2024年, 第4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5
  

  • 全选
    |
    特稿
  • 金海
    现代农业. 2024, 49(1):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旨在探索中国舍饲肉羊高效养殖模式发展的新路径,为进一步实现内蒙古等欠发达地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研究发现,肉羊高效养殖受饲养管理、饲草料资源和生产经营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品种选择、饲养工艺与精准营养供给、疾病防控操作规范、设施设备配套4个关键环节作用更大。通过培育多胎多羔羊、构建杂交利用体系和开发轻简化设施装备的方式,可补齐饲养短板,提升整体饲养水平,提高肉羊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有效推动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 乡村振兴
  • 周洲, 贾磊
    现代农业. 2024, 49(1): 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突破口。笔者以浙江省湖州市鲁家村、渚山村、荻港村为例,对其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得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研究认为,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立足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乡村产业规划引领,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擦亮乡村产业发展的生态底色;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利用乡村特色资源,大胆创新机制模式,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从精准定位和重塑乡村功能价值、因地制宜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资金支持和人才培育引进、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方面提出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 朱福坤, 胡卫卫
    现代农业. 2024, 49(1): 1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在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中面临行动主体“单一化”、发展资源“碎片化”和发展机制“缺失化”等问题,成为掣肘产业兴旺的主要障碍。探究产业发展中的多主体协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取个案考察的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农科城”杨凌示范区的实证考察,探究了协同治理背景下“五联一抓”模式的运行逻辑。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举措,“五联一抓”通过专家联产业、科研联生产、企业联市场、部门联政策和党员联群众的方式实现乡村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研究发现:深化社会网络建构的主体协同机制、助推要素凝聚的资源整合机制和催生共同体导向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构成推进“五联一抓”模式有效运行的内在逻辑,在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 农牧经济
  • 康威, 张颜, 吴振东, 宋霞
    现代农业. 2024, 49(1): 2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中美两国农业发展现状,查找其现存差距,剖析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表明,中美两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和生产方式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中美两国农业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成本、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补贴政策、资源和环境保护、对外依赖度8个方面,因此提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装备实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进产业融合、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持续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产品自给能力的政策建议。
  • 李让正, 黄玲
    现代农业. 2024, 49(1): 28-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对重庆市及其37个区县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全市层面,2016—2020年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年份处于DEA无效状态,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低;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平均每年增长10.7%;在区县层面,2016—2020年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较高,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DEA有效区县主要集中于大都市区,全要素生产率大小依次为渝东南城镇群>渝东北城镇群>大都市区。影响因素中,单位耕地机械投入、单位耕地化肥投入、有效灌溉耕地占比、政府投入是促进因素,产业结构、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为限制因素。据此,提出实施农业生产要素现代化战略和农业区域分工差异化策略。
  • 魏柱才, 陈江华, 李道和
    现代农业. 2024, 49(1): 3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通过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农民主观幸福感,与未确权的农民相比,已确权的农民主观幸福感更高;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可靠;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增加农业收入和减少家庭抵押借贷是农地确权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提升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农地确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健康状况良好、村庄地处丘陵和山区以及东部地区的样本上。为此,应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农地确权成果,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凸显农地生产性功能,不断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
  • 袁世一
    现代农业. 2024, 49(1): 4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使用全局SBM-GML指数对中国31个省份2011—2019年的农业绿色效率值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较为缓慢,其中技术效率是推动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作用。从全国31个省份整体来看,2019年有14个省份实现农业绿色有效,河南、江西和广东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位列全国前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财政支出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正面影响,人力资本结构、环境规制则具有负面影响;自然灾害对全国、中部和西部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生负效应,对东部则产生正效应。
  • 陈亦璠, 麦强盛, 孙智雄
    现代农业. 2024, 49(1): 5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在全球经济紧密联结下对其的讨论更加激烈。随着RCEP的签署,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RCEP成员国的粮食安全产生新的影响。研究基于RCEP成员国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RCEP国家粮食安全综合指标体系,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RCEP国家粮食安全与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了解这些影响是否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旨在探究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对RCEP成员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整体看,农业生产价值、农村人口年增长率对RCEP成员国粮食安全产生正向影响;从单个国家看,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耕地面积、农业生产价值、贸易开放度与其RCEP成员国粮食安全呈正相关关系。(2)RCEP国家粮食安全对于耕地面积、农业生产价值、农村人口增长率的冲击呈现正向响应;对于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冲击呈现负向响应。
  • 李刚
    现代农业. 2024, 49(1): 6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测度农业经济与农业低碳协调发展水平,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以农业经济发展系统和农业低碳发展系统为切入点,选取28项具体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对伊犁州的农业经济与农业低碳协调水平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三地州两系统之间都呈高耦合,协调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虽然两系统达到了协调状态,但总体协调程度还相对较低。鉴于此,从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农业农村全面绿色转型;规范主体行为,激发农民参与热情;补齐短板,提高农业经济与农业低碳协调水平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其其格
    现代农业. 2024, 49(1):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也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锡林浩特市牧区的实地调研结果,对新发展理念下传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目前草原生态保护形势依旧严峻、草原畜牧业发展相对粗放,牧区传统畜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畜牧业养殖水平低、畜牧业市场环境严峻、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足、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等困境亟待解决。面向未来,必须立足于资源禀赋优势,秉持“以草定畜、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产能、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提升绿色畜产品生产能力,为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窦蒙召, 高坤, 孙自保
    现代农业. 2024, 49(1): 7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西藏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首先,基于熵权法,从农牧业创新能力、农牧业经济效率、农牧业社会效益、农牧业绿色发展4个维度对2011—2020年西藏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大幅增长,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增长了近5.5倍,由此得出在评价期间内西藏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其次,基于障碍度模型测算可知,影响西藏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阻碍因素呈现集中化、严重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有效灌溉系数、农药施用强度、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项障碍因素对西藏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以此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为西藏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潘承旺, 马海霞
    现代农业. 2024, 49(1): 8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10—2021年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下的31个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体系指标为研究内容,分析并构建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期内3个系统总体上沿着农业社会滞后-农业经济滞后-农业环境滞后的轨迹演变。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中度失调衰退,经过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2021年的良好协调,耦合协调度等级从失调阶段不断向耦合协调阶段发展。研究发现,农业生态滞后逐渐成为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的关键。因此,新疆农业的发展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其次要利用好农业社会系统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最后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新疆农业发展。
  • 陈卓, 赵洪坤
    现代农业. 2024, 49(1): 9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赋能乡村“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如何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生态”协调振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生态”协调振兴的影响效应,并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和教育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乡村“产业-生态”协调振兴,这一结论经过大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说明绿色技术发展水平、教育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存在互补效应。文章不仅拓展了对于数字普惠金融这一金融工具的研究,并对如何协调乡村“产业-生态”振兴进行了有益探讨。
  • 赵雅楠, 李先东
    现代农业. 2024, 49(1): 10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选用2011—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生活条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从不同程度上都作用于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从不同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对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推动作用,且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果依次递增。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北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南疆次之,东疆最小,农业与经济越发达地区正向作用越强。据此,提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强乡村数字化建设等建议。
  • 生态环保
  • 李洁, 史海霞, 林爽
    现代农业. 2024, 49(1): 107-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畜牧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产业,碳排放主要来自牲畜的养殖过程,牲畜粪便的不合理处置就会造成严重的碳排放。为了更好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各地都在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基于此,通过对内蒙古通辽市的867户养殖户进行走访,对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使用Logistic模型对养殖户采取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研究分析。总结出当前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着重探讨了养殖户行为意愿与技术掌握状况对粪污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支持力度不足、农户意识不强以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不规范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