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 述
    苏国强,周鑫,吕游
    美国癌症协会每3年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统计数据进行一次更新,更新数据来源于美国人口癌症登记处和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其主要内容:①2023年,美国大约153 020人被诊断CRC,52 550人死于该病,其中 50 岁以下人群中有 19 550 例患病和3 750 例死亡;②CRC发病率的下降幅度发生了变化,从2000—2010年的每年3%~4%放缓至2011—2019年的每年1%;③直肠癌的比例从 1995 年的 27%上升到 2019 年的 31%,且CRC发病正在向左结肠转移;④从2011年到2020年,CRC死亡率总体每年下降2%,但50岁以下人群和65岁以下美国原住民的CRC死亡率每年上升0.5%~3.0%。总之,尽管CRC总体死亡率持续下降,但CRC正迅速向更年轻、更晚期以及左半结肠/直肠发展。本文对美国CRC更新数据的重要内容进行整理并加以简要解读,同时结合我国CRC发病现状,分析CRC发病率变化的病因,为CRC诊疗提供参考。
  • 医院管理统计
    马德辉,韩双海,龙艳
    目的 应用风险矩阵对二甲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开展风险评估。方法 以2021年某二甲综合医院各科室医院感染患者的发病例次率、感染部位、增加住院时长、增长住院费用、转归、月发病率变异系数,量化医院感染发生可能性及后果指标,对内科、外科、妇儿系统进行风险识别,用百分位数法(P20、P40、P60、P80)对医院感染发生可能性及后果进行等级划分,建立风险矩阵表,分析确定高风险科室。结果 内科系统高风险科室为肿瘤科、老年性疾病科、全科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外科系统高风险科室为神经外科、眼耳鼻喉科、骨外科;妇儿系统高风险科室为产科、妇科。 结论 基于风险矩阵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模型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基层医院各科室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大小,提示基层医院优先做好高风险普通科室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同时关注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
  • 住院统计
    陈静静,师雯琦,陈晓东,陈晓霞,刘子锋,邓淑敏
    目的 探讨某医院抑郁症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及重要性排序,为改善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有效控费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3年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抑郁症患者住院费用资料,运用结构变动度和新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各项费用与次均住院费用的关联程度、构成比及变化情况。结果 2018—2023年抑郁症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先逐步上升后降低,诊断费、检查费占比持续上升,护理费、药品费占比持续下降。2018—2023年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为33.84%,年均结构变动度为5.64%。结构变动贡献率前3位是药品费(26.77%)、诊断费(23.43%)和医疗服务费(19.77%),累计贡献率达69.97%。新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对抑郁症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影响最大的为治疗费(0.939),其次为诊断费(0.883)、检查费(0.866)和医疗服务费(0.817)。结论 治疗费、诊断费和检查费是影响抑郁症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护理费和药品费收入持续降低。建议持续优化费用结构,建立合理稳定高效的控费方案。
     
  • 住院统计
    谢紫晴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减轻患者负担、制定相应医疗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2022年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慢阻肺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通过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 1 053例慢阻肺患者中男性(66.0%)多于女性(34.0%),60~89岁患者占比最高(82.8%),医保付费患者最多(88.2%),急诊入院患者(57.1%)高于门诊入院患者(42.9%),实际住院天数10~19 d的患者占比最高(45.3%)。慢阻肺患者高发季节为秋冬季(51.9%),常见合并症为冠心病(78.3%)、高血压(73.0%)、肺源性心脏病(48.5%)。住院费用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西药类(36.75%)、医疗服务类(29.57%)、诊断类(22.82%)。不同年龄、医疗付费方式、住院天数,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呼吸机辅助治疗等患者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越大、住院天数越长、合并症数量越多、使用抗菌药物和呼吸机治疗,住院费用越高;相对于医保患者,公费医疗方式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P<0.05)。结论 应加强健康宣教,对老年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慢阻肺患者早期筛查和干预,利用多学科诊疗模式和完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合理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医院管理统计
    张永媛,李向一,庞凤蕊,刘国超,王清亮
    目的 以山东省57家三级综合医院为研究样本,评价其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率状况,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与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分别对样本医院的医疗质量及运营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医疗质量方面,样本医院间四级手术占比和CMI差异较大,且权重最大;质量水平排名靠前的医院为A1、A2、A3、A4、A29,均为三级甲等医院,且多为省属医院。运营效率方面,57家样本医院整体运营效率较高,但医院间发展不均衡,其中22家医院DEA有效,12家医院DEA弱有效,23家医院DEA无效。医疗质量与纯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部分样本医院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率有较大改进空间,应聚焦功能定位,在医疗技术水平、资源配置和内部管理能力等方面持续改进和提升,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 住院统计
    梁丹梅,龚小玲,卢婷,陈梦婷,黄庆文
    目的 了解某院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影响因素,为医院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术后病死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从某三甲综合医院病案首页管理系统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施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信息,并从主要诊断、手术方式、手术科室和术后病死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0—2022年该院施行择期手术患者81 722例,其中术后死亡患者103人次,择期手术患者病死率0.13%;择期手术死亡患者原发疾病系统的前3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先天性疾病,占比为85.43%;择期术后死亡患者主要手术类型依次为心脏类手术、主动脉手术和颅脑手术,占比为46.07%;术后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心胸血管外科重症、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介入科;主要死因为手术并发症,占比44.66%,其次分别为原发疾病加重和术后突发其他疾病,占比分别为32.04%和23.30%。结论 相关手术科室加强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管理,职能部门对择期术后患者死亡较多的科室,开展专项管理,对降低择期手术患者术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综 述
    郝攀峰,潘澍泽,秦林原,武晓岩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学科领域。其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如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可以全面、高通量地检测代谢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思路。由于代谢组学数据具有多样性、高维度、动态性、噪声和变异性等特点,为其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拟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主要的机器学习法尤其是其改进方法在代谢组学数据统计分析中的进展,为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充分发挥代谢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 医院管理统计
    陈安琪,曾翔
    目的 对江苏省公立医院运行指标数据开展分析,以期为优化江苏省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并分析2015—2022年江苏省分城市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结果 2015—2019年江苏省公立医院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综合效率均为1,皆为DEA强有效,规模报酬不变;2020—2022年,除2021年的技术效率为1外,其他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分均小于1,3年间在规模与综合效率上均处于非有效状态。2015—2022年苏州市、镇江市、宿迁市3个城市规模报酬系数均为1,其他地区有规模递增或者递减的波动。结论 江苏省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存在时间与地区差异,发展不均衡,多市公立医院医疗资源与规模配置仍有优化空间。
     
  • 医院管理统计
    陈冬垚,朱丽萌,赖松生,任力杰
    目的 对比分析广东省5年来医疗资源供给与利用的耦合协调性及其变化,为广东优化资源供给与空间布局、促进供给与利用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通过耦合协调模型以及GIS空间分析对2018年至2022年广东省21个地市的医疗资源供给与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省医疗资源供给综合水平从0.37上升至0.45,医疗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由0.48下降至0.39。2018年与2022年医疗资源供给与利用子系统均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均值分别为0.97和0.96;但耦合协调度均值变化不大,分别为0.64和0.63,处于中度协调状态,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趋势,具有空间聚集性。结论 广东省医疗资源供给与利用2个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在制定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政策时,应注重2系统协同发展,依据各地市不同的耦合协调程度与滞后类型、着眼地区的异质性提出相应策略,同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各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
  • 住院统计
    叶丽娴
    目的 通过研究某三甲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掌握主要的恶性肿瘤疾病构成和变化趋势等,为该地区的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某院2017—2021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回顾性分析该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构成、顺位结构、年龄和性别分布等。结果 2017—2021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共19 198例,男女性别比1.3∶1,50~69岁住院人次占比最高(50.66%),恶性肿瘤病死率为4.96%。疾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鼻咽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药品费用分别为23 711.55元和4 851.93元,住院天数均值为13.03 d。结论 应针对高危人群和主要恶性肿瘤,制定加强50岁以上重点人群肿瘤综合防治措施,开展早诊早治癌症筛查工作,加强医疗费用管控。
  • 医院管理统计
    章俊龙,郭佳奕,张红怡,何国斌,黄艳红,袁坚列
    目的 测量某三甲医院各临床病区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为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利用数据包络法中的CCR、BCC和COST-DEA模型,测量该三甲医院各临床病区的相关效率值。结果 2019年该三甲医院各临床病区的成本效率均值为0.675,配置效率均值为0.782,技术效率均值为0.853,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02,规模效率均值为0.944。51个临床病区中,7个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占比13.73%;23个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占比45.10%;21个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占比41.17%。结论 该三甲医院各临床病区成本效率主要受到配置效率的影响,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部分临床病区需要提高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产出增加。
  • 卫生调查
    金珍珍,李萍,余秀秀
    目的 了解经济负担对前列腺癌患者失志情况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249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癌症患者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量表、失志综合征量表Ⅱ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济负担得分为(27.05±8.14)分,失志得分为(14.93±4.87)分;不同年龄、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确诊年限、肿瘤临床分期、合并症的患者失志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经济负担得分与失志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经济负担、学历及合并症是患者失志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经济负担较重,失志水平较高,应针对患者的确诊年限、经济负担、学历及合并症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的失志程度。
  • 疾病分类
    郭旭升,杨智彬,张璇
    双通道重建理论上是近端胃切除术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由于 ICD-9-CM-3 词典库更新停滞以及医院端现用手术词典库扩码不足等原因,对于胃近端切除伴双通道重建手术的ICD编码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从相关手术的内涵和历史演进等角度,对该手术的ICD-9-CM-3编码进行了分析探讨。
  • 医疗数据统计
    姜雪锦,李阳,丁红红,吕敏,孙吉花
    目的 了解我国医院感染患病率变化趋势,并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我国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患病率进行预测,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和新思路。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我国医院感染患病率变化趋势,2008—2016年我国医院感染患病率数据进行灰色GM(1,1)模型构建,2018—2020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采用构建的灰色GM(1,1)模型对2022—2024年我国医院感染患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我国医院感染患病率呈下降趋势,随着医院规模的增加医院感染患病率升高。医院感染患病率灰色GM(1,1)模型的精度良好、拟合效果较高。2024年全国、<300张床位医院、300~599张床位医院、600~899张床位医院和≥900张床位医院的医院感染患病率可降为1.00%、0.49%、0.90%、1.13%和2.05%。结论 我国医院感染防控效果明显,灰色GM(1,1)模型对我国医院感染患病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 统计软件应用
    向茹梅,魏 星, 戴 维, 张丽君, 徐 玮, 田 杰,张宏伟, 孙佳昕,石丘玲
    目的 准确、规范的数据是得出可靠研究结果的基础。本文以肺部手术为例,分析麻醉信息系统的数据特征,并进行清洗、转换、集成和归约等预处理,构建可用于科研分析的数据集。方法 收集四川省某肿瘤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行肺部手术患者麻醉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分析源数据特征,并基于Python和SAS软件提出数据预处理流程和宏代码。通过Python的SPLIT语句,SAS宏和函数将文本数据转换为易于数据挖掘的数值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和维归约,填补缺失值、纠正异常和不一致的数据,去除冗余数据;通过NOUNIQUEKEY、SQL和LAG语句实现数据集成,扩大数据体量。 结果 从麻醉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中导出2个Excel表,共计1 835条麻醉记录和46 612条医嘱记录。源数据分析发现麻醉信息系统存在医疗术语不规范、语义表达多样性、同一药物多种量纲、部分药物带有后缀“备用”的特点。基于上述数据特点和半结构化的数据结构,编译了3个宏(macro),清洗核查全部药物名称、规范化医疗术语以及统一量纲,最终提取麻醉前、术中和镇痛泵的药物各12、24、12种;完成缺失数据的二次补充,平滑噪声和清理不一致数据;剔除了48条(2.62%)非肺手术的麻醉记录,去除与挖掘任务无关的10个字段;经过数据集成,1 748(97.82%)例麻醉数据与医嘱数据相匹配。通过上述数据预处理流程,最终结构化的数据集中共有1 748例患者,99个变量。结论 通过对源数据的分析,制定特异的麻醉数据预处理流程,进而得到了规范、准确的麻醉用药数据。为其他机构麻醉信息的数据科研化提供了方法学参考,同时为需要利用高质量麻醉用药数据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 医院管理统计
    邵丹婷,濮晓燕,羊晓芳,赵孙峰,郭胜才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某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特征,为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从该院病案信息系统中提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所有出院患者信息,对出院患者和死亡病例总数、年龄、性别分布以及疾病诊断等,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675例死亡病例中,男性病例443例(65.63%),女性232例(34.37%),住院患者病死率0.64%;死亡原因居前3位的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分别占总死亡病例数的28.44%、28.30%和27.56%;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1.91∶1,病死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68,P<0.001)。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50岁以上病死率迅速上升。结论 医院住院患者病死率总体较低,老年人是该院的死亡高危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医疗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死亡高发病种等特点,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降低住院患者病死率。
  • 医疗数据统计
    杜燕华,朱洪挺
    目的 探讨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永康某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 04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15例,占10.97%,并以此分为DKD组(糖尿病肾病组115例)和DM组(糖尿病组933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排除混杂因素后按1∶1最邻近方法进行匹配。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基于相关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以平均绝对值误差(MAE)进行模型效能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并进行外部验证,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一致性。结果 混杂因素有性别、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尿酸,将建模集按1∶1比例以最邻近方法进行PSM排除混杂因素后,DKD组95例,DM组9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2型糖尿病、总胆固醇(TC)、尿蛋白排泄率、糖尿病病程、胱抑素C(Cys 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精度从大到小依次为BP神经网络算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BP神经网络结果显示影响糖尿病早期肾病发生重要性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蛋白尿排泄率、年龄、糖尿病病程、Cys C。预测模型AUC为0.959(95%CI:0.917~1.000),约登指数0.867,对应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0.867、1.000。外部验证AUC为0.958(95%CI:0.922~0.995),其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0.804、1.000,校准图中校准曲线贴近于标准曲线。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法构建的以年龄、病程、尿蛋白排泄率、TC、Cys C、2型糖尿病为预测特征的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以把该模型临床应用于此类高风险人群的管理识别。
  • 医疗数据统计
    樊丽辉,姜雪霞,郑宇航,叶振淼,罗永园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风险,为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温州市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277 205例2010—2020年诊断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分析,通过身份证号与急性冠心病事件监测库和死亡监测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得冠心病发病和死亡信息。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并发症情况与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随访期间共有3 2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冠心病发病率为1 169.17/10万。1 083名糖尿病患者因冠心病死亡,病死率390.69/10万。以糖尿病患者确诊时无并发症为参照,1个并发症和2个及以上者冠心病发病风险HR分别为1.382(95%CI:1.266~1.508)和1.661(95%CI:1.221~2.259)。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较高,在患者管理中应加强干预,积极防治并发症发生。
  • 疾病分类
    叶茜,吴丽娟,储文雅
    近年来,植入式心脏电子设备的临床使用迅速增加。该装置主要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组成,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本文旨在通过对心脏起搏除颤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手术步骤的解析,遵循ICD-9-CM-3的分类原则对相应的手术编码进行归纳总结,为编码工作提供参考。编码人员应与时俱进,除了掌握临床基础知识还需不断学习新项目新技术,仔细审查病历,确保编码准确,使医疗信息全面准确地呈现。
  • 住院统计
    邓淑敏,师雯琦,李莉莉,陈晓霞,刘子锋,陈静静
    目的 了解某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及变化,为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优化住院费用结构及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7 459例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住院费用明细,运用新灰色关联与结构变动分析法对患者各细项费用的关联度、变动度及贡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1年该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逐年增长,年均增长7.01%;2022年和2023年出现下降,较上年分别下降7.64%和8.04%。次均住院费用构成比前4位是药品费、诊断费、耗材费、治疗费。次均住院费用关联度最大的是药品费(0.915),其次是诊断费(0.909)和耗材费(0.770)。结构贡献率前3位是药品费(43.27%)、诊断费(19.12%)、耗材费(17.91%),3者累计结构变动贡献率超过80%。结论 药品费、诊断费和耗材费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的重点;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住院费用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技术价值,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 卫生调查
    杨茂林,郑永均,梁景荣,余伟昌,林海,张楠祥,谌思阳,罗浩,张晋昕,李海燕
    目的 评价一项“基于用药现状设计的社区医生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培训”的培训效果,并探索影响社区医生培训效果的因素,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区医生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参加培训社区医生的基本情况、培训前后的高血压合理用药知识水平和培训满意度。对参加培训的社区医生的基本情况和培训满意度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培训效果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相较于培训前,培训后高血压合理用药问卷的错题数显著减少[减少题目数M(P25,P75)为6(4,9),P<0.05]。学历、婚姻状况和培训前错题数是培训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社区医生的既往培训机会、主观评价和专业知识掌握度与培训效果显著相关(P<0.05)。结论 本次培训效果较好,大多数社区医生对本次培训非常满意,表明基于现状分析结果和参考国内相关指南量身定制的培训,能有效提升社区医生高血压相关合理用药知识水平。
  • 卫生调查
    陈星儒,孙文悦,张小凤,张静雯,赵晓敏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睡眠质量与手机成瘾、生活节奏的现状及相关性,并探讨生活节奏在本科护生手机成瘾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生活节奏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某医学院校2018—2021级的386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生活节奏总分(27.38±10.67)分;手机成瘾总分(36.71±15.73)分,手机成瘾检出率20.2%;睡眠质量得分(4.82±2.87)分,睡眠障碍检出率14.2%。本科护生的生活节奏(r=0.393)、手机成瘾(r=0.489)与睡眠质量间(r=0.460)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在控制一般资料变量后,生活节奏在本科护生手机成瘾与睡眠质量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24,占总效应的22.14%。结论 手机成瘾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睡眠质量,还可以通过生活节奏间接影响睡眠质量,护理教育人员应关注本科护生的生活节奏,改善其睡眠质量。
  • 统计软件应用
    张玲珍,谢盛堂,王辉,曾春虹,朱立可,刘联斌
    目的 利用Power BI Desktop对医院DIP分组明细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及数据可视化,寻找医院DIP亏损原因。方法 提取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2022年度部分出院结算DIP入组明细数据,通过数据导入、数据类型转换、建立数据关系、数据建模、数据可视化等方法,建立全院、科室、病种等多个维度的可视化动态分析报表。结果 Power BI Desktop能有效提升DIP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精准分析亏损原因,指导科室进行改进,有效减少医院DIP医保资金亏损。结论 Power BI Desktop具有成本低廉,定制化、可视化、自动化程度高,用户界面友好等特点,值得在各医院尤其是信息化程度低、专科运营人员不足、资金预算不足的医院DIP精细化管理中进行推广。
  • 卫生调查
    张俞,代满香,隋彦,邓成梦,刘春兰,陈星儒,赵晓敏
    目的 了解三级医院预检分诊护士留职意愿现状,并探讨其与自我表露、职业幸福感的关系,为降低预检分诊护士离职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9月选取某省5所三级医院的230名预检分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留职意愿量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医务工作者职业幸福感量表进行在线调查。结果 预检分诊护士留职意愿总分为(22.56±4.38)分,预检分诊护士留职意愿与自我表露、职业幸福感存在正相关(r1=0.206,r2=0.679,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专业喜爱度、护患关系、职业幸福感是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R2=0.557,P<0.001)。结论 三级医院预检分诊护士的留职意愿处于中等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医院管理者可通过提高预检分诊护士的专业喜爱度和职业幸福感,以增强其留职意愿。
  • 疾病分类
    马迎丽
    目的 分析阑尾炎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质量,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由2名具有病案信息技术中级职称的编码员和1名胃肠外科主治医师组成编码质控小组,检索我院2022年医保结算数据中阑尾炎患者病案,逐一对病案审核分析,对编码错误病案重新编码。采用Excel记录阑尾炎错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2022年阑尾炎出院病案630份,编码错误病案154份,编码错误率24.44%。其中未依据病理结果修正主要诊断的病案87份,占比56.49%,未采用合并编码占比22.73%,未区分阑尾炎急性、慢性占比18.83%,其他1.95%。结论 医疗机构需加强对病案编码质量的督导力度;编码员需加强编码理论知识及相关临床知识学习,切实提高业务素质;临床医师应规范书写诊断及相关医疗文书,为编码准确性做好基础工作。
  • 医院管理统计
    戴石元,聂钊,沈权平,闵定玉,陈英,余奇迪,敖爽
    目的 对比研究医院实施DIP付费改革措施前后住院费用等指标变化,分析和评价医疗服务绩效。方法 纳入某院未实施DIP付费改革措施的2023年1季度数据和实施DIP付费改革后的2024年1季度数据,对比住院费用和医疗服务绩效变化。结果 DIP付费改革后,患者住院总费用和自付费用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性费用占比明显提高,CMI、DRG总量、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低风险死亡率等医疗服务绩效指标均优于改革前。结论 DIP付费改革后,医院住院费用控制良好,患者自付费用降低,住院费用结构合理,同时医疗服务绩效水平有明显提高。
  • 住院统计
    叶万玲,卢伟锋
    目的 了解海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系统住院疾病构成及变化情况,为疾病的科学防治、医疗资源的动态调配以及学科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2023年海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按照ICD-10分类标准进行疾病分类,对住院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布及季节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9—2023年住院患者共25 003例,男女比例1.60∶1;住院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最少的是儿童和青少年,但两者的构成比逐年增加;冬季住院患者最多,秋季最少;住院疾病顺位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行性感冒和肺炎始终处于第1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住院疾病以流行性感冒和肺炎(48.2%)为主,在婴幼儿(0~3岁)住院疾病中占比最高(81.9%),少年(7~17岁)最低(37.3%)。结论 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疾病认知,视疾病分布情况动态调配医疗资源,同时加强儿科、老年病科和呼吸内科等专科的学科建设及专病管理。
  • 门诊统计
    洪伟伟,吴益康,朱泽,王熙蓓,吴大明,周哲华
    目的 分析嘉兴市大气NO2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嘉兴市每日大气NO2监测资料、气象资料和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资料。分别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广义相加模型(GAM)2种统计方法,研究大气NO2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急性效应。结果 期间大气NO2日均浓度超标9 d。大气NO2超标日的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总量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均高于达标日。单日滞后效应分析时,NO2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总量和成人门诊量的滞后效应值均在lag4时达到最大,而儿童门诊量则在lag3时达到最大。NO2每增加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总量、成人和儿童门诊量分别增加2.23%(95%CI:1.52%~2.94%)、1.73%(95%CI:1.06%~2.41%)和2.73%(95%CI:1.73%~3.74%);累积滞后效应分析时,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效应值均在lag07时达到最大,NO2每增加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门诊总量、成人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分别增加5.35%(95%CI:4.06%~6.66%)、3.47%(95%CI:2.25%~4.70%)和7.17%(95%CI:5.31%~9.07%);儿童门诊量的最大效应值高于成人。结论 嘉兴市大气NO2浓度升高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且具有滞后性,应特别加强儿童呼吸系统的健康防护。 
  • 医疗数据统计
    杜梦迪,丁娟英
    目的 建立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决策树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5月某医院行PICC的40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模型组,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该医院行PICC的12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Modeler软件构建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决策树模型,并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400例老年肿瘤患者中有74例发生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8.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决策树模型的分类节点为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慢性肾功能不全、穿刺次数及体质量指数5个临床特征,其中糖尿病是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决策树模型的AUC(AUC=0.749,95%CI:0.688~0.811)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01,95%CI:0.633~0.770)(P<0.05),验证组的AUC为0.812(95%CI:0.783~0.841)。结论 体质量指数、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决策树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医疗数据统计
    霍康明, 崔明湖, 张中文
    中国医院统计. 2024, 31(6): 401-4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4.06.001
    目的 评估精神分裂症与药物滥用和酒精使用障碍的因果效应,明确疾病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联,为改进临床治疗、改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方法 使用精神分裂症、药物滥用和酒精使用障碍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统计数据,在满足孟德尔随机化工具变量三大假设的条件下,剔除具有混淆因素的工具变量,并对数据进行方向协同处理。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加权中值法、MREgger法、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为补充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运用 CochranQ检验、MR-Eggerintercept分析和 leave-one-out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检验其异质性和多效性,评估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结果 为排除弱工具变量影响,使工具变量与暴露强相关,采用比以往研究的 P值阈值(5×10-8 )更严格的 P值阈值(5×10-10 ),共纳入 6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逆方差加权法估计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药物滥用的风险(OR)是一般人群的 1.19倍(95% CI:1.126~1.261,P=1.499×10-9 ),其他 4种分析方法的结果也表明精神分裂症会增加药物滥用的风险。对于精神分裂症与 2组酒精使用障碍的数据,逆方差加权法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患酒精使用障碍的风险(OR)分别是一般人群的 1.17倍(95% CI:1.105~1.239,P=7.398×10-8 )和 1.13倍(95% CI:1.072~1.187,P=3.124×10-6 )。加权中值法、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的评估结果同样为精神分裂症会增加酒精使用障碍的风险提供了证据。结论 精神分裂症与药物滥用和酒精使用障碍存在正向因果效应,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和依据。
  • 住院统计
    曾祥嫚
    目的 分析年龄和术式对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以宁波市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主要诊断为肺癌(C34.)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相关分组(DRG)入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从年龄和术式对DRG组中患者费用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2 489例肺癌手术患者均被分到了EB1胸部大手术组。EB11胸部大手术,伴严重并发症与合并症组年龄和术式对患者费用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EB13胸部大手术、伴一般并发症与合并症组,EB15胸部大手术、不伴并发症与合并症组60岁以上患者住院费用显著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住院费用增加,医院医保亏损金额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3组除肺叶切除与全肺切除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术式间患者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5组除肺叶部分切除、肺叶切除均与全肺切除住院费用无差异外,其余术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手术切除范围增大,住院费用增高,医院医保亏损越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受年龄和手术术式的影响较大,在DRG分组方案优化时,应提高与临床的契合度,在充分考虑临床实际情况下进一步细化。
  • 门诊统计
    陈文娟,林建潮
    目的 通过建立季节ARIMA模型,对浙江省某三级综合性医院门诊量进行预测,为医院合理配备门诊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3年1—6月浙江省某医院门诊量数据为基线,利用SPSS软件构建季节ARIMA模型,对2023年7—12月的门诊量进行预测,通过对比门诊量实测值,评价季节ARIMA模型预测门诊人次的精度。结果 该综合性医院门诊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拟合的最优季节ARIMA模型为ARIMA(0,1,1)(1,0,1)12,BIC(贝叶斯信息准则)为5.273,MAP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14.265,R2 (模块决定系数)为0.408,总体相对误差为1.83%,预测结果良好。结论 季节ARIMA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该三级综合性医院门诊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为该院门诊量的短期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 统计软件应用
    贾梅霞,许丹圆,宁星,罗燕,姜鹤,徐俊
    目的 介绍利用FineReport实现医院信息化报表统计,解决医院信息数据“孤岛”问题,减少重复性的信息数据整合工作,提高医院管理决策效率,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方法 基于FineReport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库连接,报表设计,报表发布,权限管理,访问控制。结果 已授权的用户可直接访问报表进行数据查看、下载、分析,之后将可以一直沿用,无需重复设置。结论 基于FineReport实现医院信息化报表统计可以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实现长期的信息资源共享、对数据的充分利用、高效分析和精细管理。
  • 卫生调查
    朱慧云,王亚楠,陈晓倩,王江,田峰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不同肥胖指标对糖尿病的筛检效果,并确定不同肥胖指标的最优切点值及最适指标,为糖尿病的早期筛检及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 对12 630名45~79岁某医院体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ROC曲线确定最适指标及最优切点值,Delong检验比较不同肥胖指标对糖尿病的筛检效果,logistic回归评估不同切点下不同肥胖指标的预测效果。结果 (1)糖尿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2)不同性别腰围身高比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最大,且腰围、腰围身高比的ROC曲线下面积与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有显著差异;(3)不同切点下,腰围和腰围身高比有更高的OR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结论 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相比于其他指标对糖尿病有更好的筛检能力和预测效果。
  • 卫生调查
    林兵思,卢慧芳,叶佩芝
    目的 探讨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实施氛围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3年2—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循证实践实施氛围量表、实施领导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浙江省温州市某三甲医院373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实施氛围得分(2.88±0.73)分;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实施氛围得分,在不同受教育程度、技术职称、聘用形式、是否参加过循证培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实施氛围与实施领导力、一般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施领导力、技术职称、自我效能、是否参加过循证培训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总变异的29.7%。  结论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实施氛围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循证实践实施氛围的营造,提供系统、规范的循证护理培训,提升临床护士循证实践实施氛围感知。
  • 医院管理统计
    张佳丽,王丹亮,邱小辉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差序氛围感知的潜在剖面类别及其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护士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于2023年1—4月在浙江省温州市选择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基本资料调查表、差序氛围感知量表和工作退缩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92名临床护士纳入研究,临床护士差序氛围感知得分为(41.15±8.07)分。3个潜在剖面类别的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分别为得分较低的局内人(28.06%),中间水平的中间人(41.07%)和得分较高的局外人(30.87%);不同职称、人事关系和月收入的临床护士,其差序氛围感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退缩行为得分为(18.13±3.39)分,不同差序氛围感知潜在类别的临床护士,其工作退缩行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83,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局内人和中间人的工作退缩行为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局外人与局内人、局外人与中间人之间的工作退缩行为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差序氛围感知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创建和谐的科室工作氛围,并给予临床护士充分的支持和关心,以降低其差序氛围感知水平,减少其工作退缩行为。
  • 医院管理统计
    陆云飞
    目的 在宁波市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点数法付费下,探究影响医院收支平衡水平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宁波某医院收支平衡水平和20个相关因素指标,通过相似性聚类分析法筛选出典型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典型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灰色系统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结果 影响收支平衡的关键指标包括低倍率病例占比、总权重2个正向指标和正常病例占比、费用消耗指数、DRG结算病例占比3个负向指标,各指标的关联度和权重大小依次为:低倍率病例占比、总权重、DRG结算病例占比、正常病例占比、费用消耗指数。应用上述5个指标构建出灰色系统多元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符合有效性和精准性检验标准,能够精准拟合和预测医院收支平衡水平。结论  多因素灰色系统回归预测模型有利于医院管理部门精准地制定战略目标和决策,提升医院收支平衡水平,保障医院长期平稳发展。
  • 住院统计
    戴晶媛,肖昀,沈琼琏,周敬,张喆
    目的 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2015—2022年死亡病例,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提取杭州市某三级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死亡病例资料,应用Minitab 18软件绘制帕累托图分析患者死因疾病谱的主要因素及死因构成顺位,运用 Excel 2016 和 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采用统计描述、χ2检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2015—2022年死亡病例共1 938例,其中住院287例和非住院1 651例。男女性别比为2.22∶1,不同性别在死亡病例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地分布中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帕累托图结果分析,死因顺位前4位为循环系统疾病(633例,32.66%)、损伤和中毒(547例,28.22%)、肿瘤(286例,14.76%)和呼吸系统疾病(203例,10.47%),累计构成比为 86.12%。死亡患者的主要疾病分布为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重度颅脑损伤、多发伤、胸部损伤、肺癌、肝癌和肺部感染。结论 医院应提高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水平,加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救治工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 综 述
    王建华,李云峰,胡伟,冯丽芬
    目的 分析国内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相关文献,对文献发表时间等基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社会网络法分析核心作者和高频关键词,以可视化方式研究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结果 2011—2023年以“按病种分值付费”或“DIP”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共545篇,其中核心期刊178篇(32.66%),非核心期刊367篇(67.34%)。自2016年起国内DIP发文量快速增长,2023年发文量超过200篇。该领域的核心作者71位,累计发文278篇,形成5个多人合作团体,其中高广颖和田佳帅的研究团队人数较多。高频关键词的网络共线图和中心性分析显示“医保支付”“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支付方式”“成本管控”的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排名靠前,而“精细化管理”和“医保支付”的中介中心度较大。结论 国内DIP领域的文献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核心作者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发挥较大影响力和学术引领作用;热点主要集中于公立医院的医保支付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发展趋势将深入到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等多个精细环节。
  • 医院管理统计
    华恃彬,任晋文,朱佳英
    目的 分析E-CHAID决策模型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RGs分组对住院费用的实际影响。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HIS系统中病案首页出院诊断首项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资料。对病案首页全部指标进行组间多元线性回归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以VIF(方差膨胀因子)<10、单因素筛选中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以住院费用为因变量,采用E-CHAID穷举算法建立DRGs分组决策树模型。以各DRGs病例组合“住院费用中位数+1.5倍标准差”为费用上限,计算各DRGs分组上限费用与所有病例上限费用之比,分析住院费用分布特征。结果 共纳入2 223例骨髓异常综合征患者。是否使用单克隆抗体、是否ICU入住、输血次数3个变量为ECHAID决策树模型的分层分类变量节点,建立了12个节点,共生成7个终端节点,变异系数CV分别为0.40、0.15、0.23、0.21、0.25、0.51、0.46,各DRGs分组间Kruskal-Wallis-H检验具备统计学意义(H=2 816.568,P<0.001)。2 223例患者中超出费用上限76例(3.42%),超上限费用患者的住院总花费为662 241.71万元,占DRGs总住院费用的1.40%; DRGs 1~7组相对权重分别为1.49、2.42、2.14、1.33、1.10、0.47、0.24。结论 E-CHAID决策模型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RGs分组异质性较强,组间分布合理,可为浙江省后续开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疾病的地方性DRGs医疗付费改革提供一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