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25
  

  • 全选
    |
    医疗数据统计
  • 郑好, 谌思阳, 黄庆熙, 赵雁梨, 周晓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41-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2000—2015年广东省某三甲肿瘤医院肺癌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生存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以期为肺癌防控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从某大型三甲肿瘤医院病案信息系统中提取2000—2015年在该院首次确诊肺癌的患者信息,包括人口学、诊断治疗信息以及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随访资料。根据诊断年份(2000—2003年、2004—2006年、2007—2009年、2010—2012年和2013—2015年)、性别和年龄(<45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和≥75岁)进行分层分析。使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组别患者构成比在观察期内的变化趋势;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患者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采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的变化趋势。 
    结果 共20685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男性占71.0%,女性占29.0%。女性患者构成比从2000—2003年的24.9%逐步上升至2013—2015年的31.5%(χ²=49.449,P<0.001)。肺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从2000—2003年的20.3%(95%CI:18.7%~21.9%)提高至2013—2015年的47.6%(95%CI:46.0%~49.2%),平均每3年提升6.8%(95%CI:4.1%~9.4%)。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更为明显,从21.4%(95%CI:18.1%~24.7%)增至56.3%(95%CI:53.7%~59.0%),平均每3年提升8.8%(95%CI:6.1%~11.6%);男性患者生存率从19.9%(95%CI:18.1%~21.7%)增至43.3%(95%CI:41.4%~45.2%),平均每3年提升5.5%。年龄分层分析显示,年轻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幅度较大;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均呈上升趋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从1.58年(2000—2003年)增至4.90年(2013—2015年)(P<0.05)。结论 2000—2015年广东省某三甲肿瘤医院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其中女性及年轻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且逐年提升的幅度更大,这得益于广东省肺癌诊疗质量的持续提升。然而,女性肺癌患者构成比的逐渐增加,提示需要进一步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肺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 杨君寅, 朱婷婷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46-2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联合幽门螺旋杆菌(Hp)免疫组化染色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有效性及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010例患者。采用14C-UBT检测患者Hp感染状况;行常规胃镜检查并采集胃黏膜样本,通过免疫组化(IHC)染色检测胃黏膜活检样本中Hp感染情况。依据胃镜下观察结果及胃黏膜病理学诊断,将患者划分为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胃癌组。对比各组14C-UBT及活检样本中Hp阳性检出率,并运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单独或联合使用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效能。结果 经卡方检验,14C-UBT χ²=57.844,P<0.01,IHC染色 χ²=58.697,P<0.001,2种检测方法均显示4组患者Hp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使用14C-UBT进行胃癌筛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2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p的阳性率低于14C-UBT,其单独用于胃癌筛查的AUC为0.5741;2种方法联合应用能提升筛查的准确性,AUC达0.7622。结论 在不同类型慢性胃病患者中,Hp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14C-UBT与Hp免疫组化染色联合应用在胃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 张嘉怡, 王思童, 赵文杰, 闫玉荣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51-2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与丙泊酚对比,探讨环泊酚在小儿骨科手术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回顾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4年5月至2024年11月实行骨科手术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诱导中所用静脉全麻药物的不同,将病例分为环泊酚组和丙泊酚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儿入室后、诱导时、插管时、插管后10min的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环泊酚组患者35例,丙泊酚组45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环泊酚组患者32例、丙泊酚组32例。环泊酚组和丙泊酚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在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插管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插管后10min的心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环泊酚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较好地完成小儿全麻诱导。
  • 武婷婷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55-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SHS的预测 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某医院进行诊治的25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训练集,根据患者是否并发SHS分为SHS组和无SHS组;另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10月在该医院进行诊治的10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测试集。收集2组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脑卒中病史、合并偏瘫、肥胖、营养不良、抑郁、饮酒、吸烟、吞咽困难、睡眠质量、高血压及糖尿病等资料。采用lasso分析筛选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SHS的预测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SHS的危险因素,采用R4.2.3建立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SHS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25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有78例发生SHS,SHS的发生率为30.95%,SHS组和无SHS组的年龄、性 别、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史、肥胖、营养不良、饮酒、吞咽困难及高血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偏瘫、 抑郁、吸烟、睡眠质量及糖尿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偏瘫、抑郁、吸烟、 睡眠质量差及糖尿病等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SHS的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95% CI:0.648~0.790),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659~0.797);自助法得到校正曲线,采用bias-correc-ted曲线评价校正曲线,训练集校正曲线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C-index为0.736(95%CI:0.671~0.8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642,P=0.801;测试集校正曲线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C-index为0.743(95%CI: 0.634~0.85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0.630,P=0.889;训练集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15%~93%时,列线图预测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SHS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测试集的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13%~85%时,列线图预测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SHS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 合并偏瘫、抑郁、吸烟、睡眠质量差及糖尿病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SHS的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并发SHS的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临床实用性。

  • 熊华荣, 廖丽丽, 刘薇, 应笑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63-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TAH)患者术后发生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的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因素构建和验证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某医院接受TAH治疗的203例患者作为建模集,根据患者术后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将其分为 CPSP 组(n=56)和非CPSP组(n=147)。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模型,同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另选取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在同一家医院接受TAH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验证集,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TAH 患者的CPSP 发生率为27.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疼痛、焦虑、抑郁、术后1小时NRS评分及疼痛灾难化量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 PCS)评分均是TAH \患者发生CPSP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疼痛、焦虑、抑郁、术后1小时NRS评分高及PCS评分高均是TAH患者发生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95% 置信区间:0.823~0.934),最大约登指数为0.671,灵敏度为0.821,特异度为0.850,区分度良好。对列线图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²=13.263,P=0.103;模型校正曲线总体趋近于理想曲线,拟合度良好(P<0.05)。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显示,当阈概率处于12%~99%时,使用该列线图模型预测TAH患者发生CPSP可获得净获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该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TAH患者发生CPSP的风险,强调了术前评估与干预的重要性。它不仅为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提供了依据,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工具,还可能为围术期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减轻患者术后CPSP负担提供参考。
  • 医院管理统计
  • 黄晓舞, 王瑞, 刘微, 李新艳, 刘真, 刘洋, 李林, 刘丽华, 李国平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69-2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全国范围内医院门诊药学窗口服务满意度情况与影响因素,为改进门诊药学服务质量、优化药事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医患体验研究基地在2021—2024年收集的不同地域医院门诊患者体验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取药等候时间、药物用法介绍满意度、医院相关特征等变量;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取药等候时间、药物用法介绍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0家医院39957例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6093例(40.3%),女性23864例(59.7%)。门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在20min以内(含)、20min以上 分别为36914例(92.38%)、3043例(7.62%);药物用法介绍满意、不满意分别为32247例(80.70%)、7710例 (19.30%)。医院等级(OR=2.70,95%CI:1.45~5.02)、医院所在地域(OR=0.41,95%CI:0.18~0.94)是影响门诊取药等候时间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长期居住地、费用类别、择院理由对取药等候时间的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取药等候时间(OR=0.20,95%CI:0.18~0.21)、医院等级(OR=0.66,95%CI:0.54~0.82)是影响药物用法介 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性别、长期居住地、费用类别、择院理由、医院所在地域、日均门诊量对药物用法介绍满意度的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药学窗口服务亟待进一步强化、细化。应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药师专业水平,倡导文明礼貌服务,多渠道普及药物知识,从而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 景孟娟, 徐秀露, 李黎明, 朱世超, 卫晓静, 李豪, 李春朋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76-2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南省医疗卫生资源现状,预测河南省医疗卫生资源的变化趋势。方法 基于2012—2021年河南省医疗卫生资源相关数据构建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河南省2022—2025年医疗卫生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配置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2025年河南省医疗机构增长至77659个、床位增长至92.00万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为9.40张;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达到30.60万人和44.72万人,医护比为1:1.46;卫生总费用增至6646.68亿 元,年均增长率为11.63%,其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分别为24.17%、50.96%和24.88%。结论 医疗机构床位配置水平和卫生筹资水平逐步提高,但医疗机构数量发展缓慢、注册护士仍不足,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精准满足群众差异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 刘杰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82-2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科学制定预算目标,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工具嵌入到预算管理中,形成与医保支付方式相匹配的预算编制方法,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方法 基于2022—2023年的282701例DRG相关数据,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建立收入预算预测模型。结果 基于模型预测,2024年病例组合指数可达到1.31,总权重提高9.8%,每权重单价由24662元下降到21570元,预算总收入增加6.90%,均次费用增长4.67%。结论 医疗业务以DRG数据的形式融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促进公立医院运行方式向价值医疗转变,助力战略目标的实现。
  • 陆丹, 林建潮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86-2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009-2022年浙江省村卫生室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分析,为基层卫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投入和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综合评价 2009-2022年浙江省村卫生室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结果 2009-2022年浙江省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呈稳步提升趋势,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人数逐步下降,卫生员队伍出现较大波动。2009-2022年浙江省村卫生室人力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均值为0.951,技术效率均值为0.984,规模效率均值为0.966。在这14年中,有效年份为7个,占总年份的50%。结论 2009-2022年浙江省村卫生室人力资源配置整体效率较高,不同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差异较大,应合理调控基层卫生人力资源。
  • 刘倩, 常晓晴, 王红光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90-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某三级专科公立医院手术科室运行效率,建立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手术量,为医院运营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法,对目标医院2020—2023年间13个手术科室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采用ARIMA结合乘积季节模型,预测短期未来的手术量。 结果 2020—2023年间,该医院手术科室非DEA有效科室比例分别为30.8%、46.2%、23.1%和46.2%,并精确得出应调整的投入和产出量建议值;各年间及4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57、0.937、1.051、0.980。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该医院短期未来的手术量将持续增加,医院应提前合理调整资源配置。结论 该医院各手术科室运营效率有差异,应做好差异化管理,建议结合DEA、ARIMA乘积季节模型等科学分析工具灵活调整卫生资源配置。 
  • 卫生调查
  • 石慧玲, 蒋炳鑫, 余勇夫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297-3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互联网使用对记忆相关疾病的长期影响,揭示其潜在的纵向关联,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队列研究纳入14635名年龄≥45岁的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研究对象互联网使用习惯及其变化情况与记忆相关疾病之间的纵向关联。结果 随访9年,共报告记忆相关疾病患者1015例(6.93%)。Cox回归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与记忆相关疾病患病风险降低有关(HR=0.53,95%CI:0.29~0.97);但仅在高频使用组(HR=0.28,95%CI:0.10~0.7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与记忆相关疾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老年人合理使用互联网有助于预防记忆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增进大脑健康。
  • 辛之真, 郑雪莹, 姚烨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303-3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健康睡眠模式与消化性溃疡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以期提早预防并给予相关干预。方法 本研究纳入来自英国生物样本数据库(UK Biobank)的 357636 名研究对象。健康睡眠模式的定义包括睡眠时长、睡眠时型、失眠、打鼾及白天打盹。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健康睡眠模式与消化性溃疡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健康睡眠模式与消化性溃疡(HR=0.88,95% CI:0.86~0.89)、胃溃疡(HR=0.86,95% CI:0.84~0.89)、十二指肠溃疡(HR=0.89,95% CI:0.86~0.92)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睡眠时长 7~8h/d(HR=0.82,95% CI:0.79~0.85)、清晨型(HR=0.91,95% CI:0.87~0.94)、不常失眠(HR=0.78,95% CI:0.74~0.81)、不常打盹(HR=0.75,95% CI:0.68~0.82)与消化性溃疡发病风险降低相关。根据基线特征分层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模型一致。结论 拥有健康的睡眠模式与消化性溃疡、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睡眠行为对于公众预防消化性溃疡具有积极意义。
  • 曹琳, 梁舒舒, 徐海晓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311-3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滨州地区育龄女性TORCH感染现状,为预防感染及优生优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育龄女性TORCH检测结果,从年份、年龄和季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χ²检验。结果 在育龄女性血清TORCH检测中IgM阳性率最高的为单纯疱疹病毒(HSV1+2)(14.45%),其次分别为风疹病毒(RV)(1.51%)、巨细胞病毒(CMV)(0.53%)、弓形虫(TOX)(0.37%);而IgG阳性率最高的是CMV(96.36%),其次分别为HSV1+2(94.08%)、RV(81.09%),最低为TOX(0.66%);在不同年份之间HSV1+2-IgM、RV-IgM/IgG、CMV-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间HSV1+2-IgM、CMV-IgG、RV-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季节之间TORCH IgM和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滨州地区急性感染以HSV1+2为主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既往感染以CMV、HSV1+2为主,均不具有季节分布的特点,以适龄组女性感染为主;为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仍需加强育龄女性TORCH筛查。
  • 孙泽坤, 张乐, 姜文清, 谭慧敏, 范宸绮, 袁海洋, 刘海霞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4): 315-3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我国城乡老年人抑郁症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城乡间比较。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 7690名 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进行城乡老年人抑郁症风险的多因素分析,并对 2个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和筛选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1)7690名老年人抑郁症高风险检出率为 30.73%,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21.5%和43.0%。(2)性别、文化程度、自评健康和慢性病是城市和农村老年人抑郁症风险的共同影响因素。城市老年人抑郁症高风险与社交活动有关,而农村老年人抑郁症风险与工资收入和睡眠有关。(3)城市和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2.5%和74.3%,决策树模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 81.5%和 73.4%,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决策树模型。结论 城乡老年人抑郁症高风险比例及其影响因素城乡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