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5
  

  • 全选
    |
    基础理论与方法
  • 岑鸿蕾, 赵雅烨, 叶俊杰, 马小红, 王锐, 覃泽臻, 莫志杨, 李峤, 唐咸艳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8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加权综合反距离加权插值(IDW)、普通克里金插值(OK)和薄板样条插值(TPS)等多种单一空间插值模型的插值结果,拟合空间插值集成模型,为综合评估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方法 以广西肝癌死亡数据为例,首先采用 IDW、OK和 TPS插值模型分别估计广西各县区的肝癌死亡风险,比较不同单一插值模型的估计偏差均值(MPE)、估计偏差均方根(RMSE)、拟合优度(R2 )和插值图拟合平滑性。随后,基于各模型的 RMSE生成权重,线性加权各单一插值模型,拟合集成插值综合模型,综合评估广西各县区肝癌的死亡风险。结果 IDW、OK和 TPS插值模型的结果不一致,模型各有优劣。MPE由小到大为 TPS(0.002)、OK(0.004)和 IDW(0.020),准确性 TPS优于 OK;RMSE由小到大为 OK(0.349)、TPS(0.362)和 IDW(0.390),变异性 OK优于 TPS;R2由大到小为 OK(0.47)、TPS(0.44)和 IDW(0.37),拟合精度 OK优于 TPS。集成插值综合模型综合了各模型的优势,克服了单一模型拟合的不稳定性,其 MPE为0.005、RMSE为 0.352、R2为 0.43。结论 IDW、OK和 TPS插值模型在插值估计疾病空间分布特征方面各有所长,但不同单一插值模型间的插值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集成插值综合模型加权综合了多种模型的结果,消除了单一插值模型拟合结果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权衡了模型间的优劣,实现了模型间的优势互补,更能综合稳定地揭示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
  • 医疗数据统计
  • 苏兵强, 章炳文, 吴孙莹, 马旭灿, 蒋 杰, 楼小华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86-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急诊科的心脏骤停(CA)患者,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 30天生存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采用双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急诊科和金华市中心医院婺
    城院区急诊科收治的 CA患者。采用 Utstein模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CA相关数据、ROSC后动脉血气分析及 30天存活率。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 30天存活的影响因素,建立和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对 ROSC患者 30天存活的价值。结果 150例 ROSC患者,30天存活 40例(26.7%),其中神经功能良好出院 22例(14.7%)。存活组患者年龄较低,院内心脏骤停、心源性心脏骤停、初始可除颤心律的比率和酸碱度(pH)较死亡组高(P<0.025)。ROC曲线显示年龄的截断值为 60.5岁,pH的截断值为 7.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 <60岁(OR=11.30,95%CI1.76~72.63,P=0.011),心源性心脏骤停(OR=10.78,95%CI1.55~75.16,P=0.016)和 pH>7.05(OR=15.25,95%CI2.46~94.49,P=0.003)是 30天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H>7.05对 30天生存的阴性预测值为 91.1%。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值为 0.929(95%CI0.874~0.985),灵敏度为 0.95,特异性为 0.75。校正曲线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基本一致,决策曲线分析证实,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可用性良好。结论 基于年龄、心跳骤停发生区域、心脏骤停病因、初始可除颤心律和 ROSC后的动脉 pH构建的列线图,可以快速预测急诊科患者 ROSC后 30天生存率,其中 pH是最显著的预后影响因子。
  • 王启迪, 劳 群, 翁 婷, 翁梦玲, 刘 侃1 夏孝莲2 冯长锋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93-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杭州某儿童医院 2021—2023年全年放射科检查项目量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为加强医院放射科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研究 2021年 1月 1日至 2023年 12月 31日该院放射科总374303次检查项目的病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季节指数分析法,分析 3年内放射科检查项目量的变化趋势。结果2021—2023年该院放射科检查项目量总合计为 374303次,其中平均检查项目量最高峰季度是第四季度(秋季,37105次),最低谷季度是第一季度(冬季,25166次);7、8、10、11、12月(总 5个月)为平均检查项目量高峰月,其中 10月是平均检查项目量最高峰月,为 13225次,占全年 10.6%,1~5月(总 5个月)为平均检查项目量低谷月,其中 2月是检查项目量最低峰月,为 6487次,占全年 5.2%;1∶00-12∶00和 13∶30-15∶30为日间平均检查项目量高峰期,夜间平均检查项目量前半夜段(17∶30-1∶30)是后半夜段(1∶30-8∶00)的 10.1倍。结论 该院放射科检查项目量呈现季节性变化,分析检查项目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可为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以有效提升该院放射科的检查诊断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
  • 叶雪晴, 厉伟萍, 叶步云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98-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生化指标分析 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影响因素,并构建 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对并发组与非并发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影响 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相关因素;构建 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验
    证。结果 与非并发组患者相比,并发组患者 BMI、病程、CysC、HbA1c、BUN、Cr、hs-CRP、UA水平较高,FCP、HDL-C水平较低,存在胰岛素抵抗占比较高(P<0.05);BMI、病程、FCP、CysC、HDL-C、HbA1c、BUN、Cr、UA、hs-CRP的 AUC分别为0.702、0.696、0.609、0.690、0.626、0.806、0.647、0.607、0.689、0.655(P<0.05);BMI、病程、HbA1c、UA、胰岛素抵抗是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危险变量构建 Nomogram模型预测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风险C-index为 0.753(95%CI:0.712~0.769),且该模型的风险阈值 >0.15;基于验证集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为0.902(0.844~0.960);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 2=14.918,P=0.061(P>0.05)。结论 BMI、病程、HbA1c、UA、胰岛素抵抗是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影响因素,构建的 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对患者并发肾病进行个体化、量化的评估。
  • 姚莉莉, 徐锦龙, 任柳芬, 马卫成, 李娇, 唐梓椋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104-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达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糖脂代谢影响。方法 检索达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研究质量,并使用 RevMan5.4.1进行评价。结果 纳入 23项研究,共 2107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对血糖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达格列净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 HbA1c、FBG、PBG、HOME-IR,明显提高 HOME-β,但对 ΔFIns影响不大;对血脂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达格列净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 TC、TG、LDL-c,明显提高 HDL-c;对血压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达格列净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 SBP、DBP;另外,与对照组比较,达格列净可明显降低 BMI,且 ADR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达格列净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糖脂代谢,且安全有效,但鉴于纳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还仍需设计良好的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 医院管理统计
  • 纪美好​, 石小兵, ​崔芳芳, ​张 绪 , 赵 杰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112-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国互联网医疗收费现状及收费模式。方法 于 2023年 9月至 10月对全国 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立的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情况展开线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互联网医院的收费依据及标准等进行分析。结果 54家调查的医院中,互联网医疗服务收费主要以咨询形式、医院等级和医生职级为依据,78.4%的医院的在线复诊费用在 10元及以下/例,不同级别医院不同职级医生的图文、语音、视频健康咨询费用均以 20元以下为主,44.4%的医院支持医保在线支付。结论 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有待建立多层次复合型定价机制,健全互联网医疗收费监管,推进医保在线支付,保障互联网医疗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孙晓玮, 王智婷, 翟玉霞, 张娜娜, 宋峰峰, 赵素青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118-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医改背景下滨州市某公立医院门急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结构变动情况,为进一步落实医改政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2013—2022年滨州市某公立医院门急诊及住院费用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结构变动度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2013—2022年门急诊费用中关联度前 3位分别是药费、
    检查费和化验费;住院费中前 3位分别是药费、卫生材料费和检查费。结构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药费在门急诊和住院费用的变动贡献率均最大,并且呈负向变动。结论 新医改背景下,药费控制初见成效,然而检查费和卫生材料费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占比较高,需要引起重视;技术服务费逐年增长,但比重仍然较低。
  • 住院统计
  • 李嘉芮, 梁健聪, 莫新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124-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某精神专科医院2013-2022年出院患者疾病谱的变化,重点探讨新冠感染疫情对特定精神疾病———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F98的影响,为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医院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广东省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导出某精神专科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精神科出院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分析各年度患者出院主要诊断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及与疫情相关的差异变化。结果精神分裂症 (F20)在10年内稳居疾病谱顺位第1,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26~35岁这一年龄段达到最高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自疫情以来,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F98病例数显著上升,尤其在女性患者中更为明显,该增幅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应根据疾病谱变化和住院人数增长,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加强精神障碍科、情感障碍科、临床心理科和青少年亚专科的建设。同时,应为女性青少年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支持,并推动公共卫生政策和教育系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早期干预,以缓解疫情长期影响。
  • 蔺展, 马跃申, 杨凤昆, 张峻峰, 鲜伊丹, 刘萱, 黄慧杰, 张晓燕, 董静然, 崔壮, 宋振, 李长平, 高挺之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130-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DRG支付改革政策实施前后天津市糖尿病患者住院情况及其费用构成变化趋势,分析DRG政策改革成效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基于2021—2023年天津市DRG实施前后医保结算数据,采用结构变动度(degree of structure variation,DSV)、灰色关联(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GRA)和中断时间序列(interrupt time series,ITS)分析,研究DRG政策对糖尿病患者住院情况及费用的影响。结果相比改革前,改革后糖尿病住院患者急诊入院率上升(P<0.001),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综合医疗服务费、药品费、卫生材料费以及个人负担均降低(P<0.001)。DSV和GR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检查费、化验费、综合医疗服务费和药品费。ITS分析结果显示,DRG改革后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下降281.50元(P<0.001),月增长速度由改革前56.15元逆转为-42.51元(P<0.001),个人负担降幅增加(P<0.001)。除检查费外,各项住院费用构成增长趋势均逆转(P<0.001)。其中综合医疗服务费降幅最大,月增长速度由改革前21.68元逆转为-17.23元(P<0.001),其次为药品费、化验费和卫生材料费。结论天津市DRG支付方式改革成效显著、降本增效成果明显,有效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但急诊入院率的升高和仍不合理的费用结构,提示DRG改革仍需进一步优化。
  • 曾添福, 吴巧莉, 童霄毅, 马戈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136-1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分析某三级综合性医院住院死亡病例,以了解和掌握近年来某院住院病人的死亡情况及其原因,为医院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21-2023年住院死亡病例,从年龄、性别、科室、死亡疾病诊断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医院2021-2023年死亡病例819例,总住院病死率0.58%,男女比例1.96:1,60岁及以上占比82.42%,死亡科室主要以ICU、心血管内科、呼吸科、神经外科为主,疾病前3位为肿瘤、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肿瘤、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成为本院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 病案统计
  • 杨娜, 于燕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140-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消化内科肠息肉病案的主要诊断、主要手术的填写和编码质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对DRG入组 的影响。结合DRG分组结果,分析编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修正编码前后DRG入组的变化。研究发现,造成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临床医生对主要诊断选择填写不重视、编码员临床知识和编码水平能力不足以及病理报告回归时间滞后等。因此,建议加强临床医生的病案首页填写规范化培训、提升编码人员的专业水平、强化医院质控流程,建立监督反馈机制等,以提高编码的准确率和DRGs入组正确率,为DRGs支付和医院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 卫生调查
  • 何晓敏, 裴梦一, 刘靖宇, 王曰雷, 翟向明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145-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医养结合人才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为提升医养结合相关人才职业认同及其职业化发展提供社会支持。方法以社会互动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文献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围绕研究对象的职业认知评价、互动影响、未来选择3个维度开展调查。结果当前医养结合人才的职业认同感整体不高,其中职业认知评价和未来选择维度在年龄、养老护理员证持有情况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需通过进一步强化社会互动、完善医养结合人才职业发展机制及提供个性化指导与服务等,提高医养结合人才的职业认同感。
  • 陈卓, 杨逢柱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151-1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OLS回归构建医疗精神损害赔偿模型,以分析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影响因素。 方法以830例医疗损害纠纷案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方差分析将相关因素纳入OLS回归分析,构建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医疗精神损害赔偿模型显示,“地区”中的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与精神损害赔偿负相关(P<0.05),医院责任、主张赔偿额和伤残等级与精神损害赔偿正相关(P<0.05)。 结论:医疗精神损害赔偿模型简单,指标简化,方便审判员进行数据参考,有助于医疗纠纷的诉前解决,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医患纠纷中的作用。
  • 李杰, 黄潇锋, 肖羿莹, 张俊花, 任娜, 李海英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2): 156-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青少年痤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次就诊前半年护肤习惯、初次就诊前半年情绪状态,为个体化防治痤疮寻求临床依据和新思路。方法对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山东两所三甲综合医院皮肤科门诊的青少年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信息、临床资料、初次就诊前半年护肤习惯、初次就诊前半年情绪状态 等,比较不同性别青少年痤疮患者的差异。结果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痤疮患者在初次发病年龄、初次就诊前半年护肤习 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痤疮患病部位、家族遗传史、初次就诊前半年的情绪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痤疮患者就诊年龄及初次发病年龄男性小于女性。在初次就诊前半年护肤习惯方面,男性与女性护肤方式差别较大。在初次就诊前半年压力、焦虑、抑郁情绪方面青少年痤疮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