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2-25
  

  • 全选
    |
    医院管理统计
  • 杨蕾, 刘硕, 马先莹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及变化,探讨住院费用主要影响因素,预测住院费用的趋势, 为降低肺癌患者住院医疗负担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收集某三甲医院2018—2022年肺癌手术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 运用新灰色关联与结构变动度分析法,研究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变化以及相互间关联程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 归分析探讨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GM(1,1)模型预测2023—2025年住院费用。结果 (1)2018—2022年该 院肺癌手术患者住院次均费用逐年下降,年均降低6.67%;(2)药品类、诊断类和手术治疗类是住院费用结构变动的主 要因素,累积结构变动度为33.76%,累积贡献率为86.23%;(3)关联度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材料类(0.952)、综合医疗 服务类(0.843)、诊断类(0.697);(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高、并发症/伴随症个数越多、医疗付款方式为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天数越多是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增高的影响因素(P<0.05);婚姻状态为丧偶与离婚、急诊 入院是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降低的影响因素(P<0.05);(5)GM(1,1)模型预测住院费用未来3年会进一步下降。 结论 该院肺癌手术住院费用控制有所成效,在控制药类费用方面成效显著,体现医护人员劳务价值的手术治疗类费用 提升,诊断类、材料类费用是该院下一步控制住院费用的抓手;临床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科学减少住院天数进 一步降低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应采取综合措施优化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强化对可控因素的管理,降低肺癌手术患者 住院医疗负担
  • 丁邱, 胡一河, 王晓, 范伟, 海波, 汪洋, 吕阳, 朱杰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8-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计算2017—2023年苏州市10个区县医疗资源和服务利用效能,分析各地服务效能的差异和全市 效能的变化趋势,为完善医疗机构的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在熵值法完成赋权的基础上,TOPSIS法计算相对接近 程度Ci值,对各地做排序,对2017年和2023年结果做分析。结果2017—2023年苏州市的医疗服务人口增长2.69%, 执业医师总数增长44.05%,超过服务人口数的增长幅度。财政拨款投入增长112%。从5项服务量指标看,2017年10个区县差异较大。区县J的各项诊疗量遥遥领先;区县A、B、D完成了较多的服务量。2023年苏州全市各服务量指标均 明显增长,其中手术量增长97.40%。2017年全市医疗服务效能的前五位分别是区县J、B、D、A、E。各地的医疗服务效 能差距明显,服务效能第一是最末位的8.94倍。2023年服务效能的前5位与2017年基本相同;服务效能第一是最末位 的13.4倍。苏州全市2017和2023年的医疗服务效能值是0.4106和0.6402,增幅18.68%。与2017年相比,2019年、 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市医疗服务效能提升显著。结论2017—2023年苏州市10个区县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服 务效能有差异。2017—2023年苏州市医疗服务效能呈现增长趋势。
  • 潘友亮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14-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IP(按病种分值付费)和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支付模式的引入,标志着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由 传统的“后付费”向“预付费”模式转变,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DIPDRG支 付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病案管理、成本核算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影响,指出其促进了医院管理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其 次,基于流程管理理论,探讨了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重点包括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预算目标的明 确、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预算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通过调查和梳理相关文献,本文提出了针对DIPDRG支付 改革特点的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公立医院在新支付模式下的运营绩效和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高质量 发展
  • 医疗数据统计
  • 初天慈, 孙聪, 花琛, 靳晓翔, 王潇悦, 胡乃宝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19-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烟台市二、三级医院医疗服务空间布局现状,为医疗资源进一步建设规划、提高居民医疗服务 可获得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烟台市二、三级医院为中心,根据GIS网络分析模型、泰森多边形等方法计算医疗服 务实际覆盖情况。结果烟台市三级医院平均服务居民点30.15个,平均最短就医距离10.19km,15min范围能够覆盖 80.36%的居民点。二级医院平均服务居民点15.87个,平均最短就医距离4.28km,30min范围内基本连接各区县交界 处,60min服务范围覆盖全市。结论有关部门应重视二、三级医院医疗服务空间弱势区域,改善三级医院服务区条块 分布现状,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形成空间发展新格局。
  • 章晓峰, 俞春生, 刘虎, 李智豪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24-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ORIF)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开发个体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 证。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进行ORIF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经lasso回归初筛胫骨骨折ORIF后切口感染的潜在预警指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 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个体化列线图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个体化 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性;绘制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另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进行ORIF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180例进行ORIF治疗的胫骨 平台骨折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38例,发生率21.11%,其中深部感染14例(7.78%),表浅感染24例(13.33%)。与未感 染组相比,感染组体重指数高、手术时间长,吸烟、糖尿病、开放性损伤、ASA分级ⅢⅣ级占比高(P<0.05)。体重指数、 吸烟、糖尿病、开放损伤、ASA分级、手术时间是胫骨平台骨折ORIF后切口感染的潜在预警指标。体重指数、吸烟、糖尿 病、开放损伤、ASA分级、手术时间是胫骨平台骨折ORIF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χ2=3.998, P=0.857)提示个体化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校准、决策曲线提示校准度高,临床净收益好。ROC曲线发现, AUC为0.918,95%CI为0.868~0.954,灵敏度81.58%,特异度88.73%,提示该个体化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 能。外部验证发现,通过建模组数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基于体重指数、吸烟、 糖尿病、开放损伤、ASA分级、手术时间构建的个体化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胫骨平台骨折ORIF后切口感染的 发生情况,有助于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和良好预后。
  • 邓伟, 曾艳, 邓涛, 蔡爱球, 李小云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3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机器学习术中输血预测模型,指导临床用血策略,推动临床麻醉信息化建设。方法回顾性 收集吉安市某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择期手术患者与输血可能相关的特征,基于Python、R语言、SPPS进行数 据分析,并经logistic回归、lasso回归和Boruta算法进行特征筛选,结合边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BorderlineSMOTE)与去除过近样本对的欠采样技术(TomekLinks)算法平衡数据集构建12个基础模型,选取最终模型并通过SHAP值进行模 型解释。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2906例患者,年龄、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ASA分级、体质量被 选为最终特征,结合梯度提升决策树、BorderlineSMOTETomekLinks构筑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55,召回率0.947, 特异性0.932,精确率0.365,准确率0.925,阴性预测值0.997,F1分数为0.527;平均准确度0.700;基于流光框架构建了 一个在线应用程序。结论研究构建了一个简单、便捷、准确、可解释的术中输血风险预测模型,为推进智能化麻醉术前 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 周会珍, 王国文, 孟献萍, 阮玲萍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39-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患者非计划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并基于独立危 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分析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住院接受HFNC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98例,根据患者有无非计划再次气管插管分为再插管组(n=37)和无再插管组(n=161),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法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患者工 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效能。另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就诊的85例患者作为验证集,采用验证集 数据绘制ROC及校准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 况评分Ⅱ、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泌液残留量、氧流速设置高、合并慢性肺疾病是急性呼吸衰竭HFNC患者非计划再次气 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其曲线下面积为0.878,模型的区分能力良好。校准曲线的平 均绝对误差为0.015,校准曲线贴合理想曲线,表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性能,模型较为可靠稳定。验证集POC曲线和 校准曲线结果良好,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外部预测效能。结论急性呼吸衰竭HFNC患者发生非计划再次气管插管受 年龄、吸烟史、APACHEⅡ评分等危险因素影响,基于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可为临床上预 防非计划再次气管插管,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依据。
  • 张丽, 王兵, 宋功意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46-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实施单病种医疗单元中心化前后对肿瘤住院患者例均住院费用变化情况,分析运营模式的改 革对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推动专病专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肿瘤专科医院2012-2023年6月5种主要恶性肿瘤专病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通过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初步了解肿瘤单病种医疗单元中心化诊疗管理模式对住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及日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再通过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肿瘤单病种医 疗单元中心化的实施前后例均住院费用变化。结果多元方差分析显示,与实施前相比,5种专病的恶性肿瘤平均住院 天数、住院费用均有所降低。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显示,各专病肿瘤患者例均住院费用在实施肿瘤单病种医疗单元中心化 瞬时下降显著,但实施后部分专病患者住院费用有上升趋势。结论实施肿瘤单病种医疗单元中心化的专病专科短期 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经济负担,但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 邬徐琪, 葛陈捷, 王俊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51-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评价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yions,ADR)的风险水平,筛选出该院风险较大的抗抑郁药物品种,以期为临床抗抑郁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精神病专科医院2021-2023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9份抗抑郁药物ADR报告,以ADR发生率及ADR严重程度作为风险评价要素,运用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对报告中涉及的14种抗抑郁药物依照风险高低进行排序,筛选出ADR风险较大的抗抑郁药物品种。结果 在14种抗抑郁药物中,ADR风险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米氮平片、盐酸米安色林片和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其中,米氮平片和盐酸米安色林片常累及神经系统,以头晕最为常见;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常累及消化系统,以恶心最为常见。结论 基于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的风险评价方法,能科学地反映了抗抑郁药物的ADR风险大小,医院应加强对高风险药物的ADR风险防控,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抗抑郁药物ADR的发生风险。
  • 甘妮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58-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BP神经网络法构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吞咽障碍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4年6月在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313例COPD患者,其中发生吞咽障碍58例。采用SPSS以倾向性评分匹配,以性别、同年龄(±3)、同MBI(IBM)(±1)作为匹配因素,其中13 例吞咽障碍患者未找到匹配对象,40例无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最终纳入吞咽障碍发生组45例,无吞咽障碍发生 组155例。使用调查表和问卷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等进行收集,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基于BP神经网络法构建COPD患者吞咽障碍的预测模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营养状况、缺损牙齿颗 数、用食是否集中注意力、进食的姿势、二氧化碳分压、用药种类、呼吸的困难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是COPD患者吞咽障 碍的影响因素(均P<0.05)。BP神经网络构建时,建模集预测的准确率为88.10%,而验证集预测的准确率为89.40%, 模型的AUC(AUC)为0.926(95%CI:0.892~0.966),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0.30%,约登指数为0.703,其中,呼吸 困难程度(100.00%)、疾病严重程度(91.80%)、牙齿缺失(74.60%)是自变量重要性排序前3的影响因素。结论基于 BP神经网络法构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吞咽障碍的预测模型拟合性能良好,可以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统计软件应用
  • 张维福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64-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旨在研究Bland - Altman法和ATE/LER区域法评价2种定量测量方法一致性的应用和软件实现。方法介绍Bland - Altman法和ATE/LER区域法的理论和适用条件,以2种定量测量方法实例数据为例,采用这2种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使用统计分析软件MedCalc演示Bland - Altman法,SAS演示ATE/LER区域法。结果A、B 2种方法检测32份脑脊液样本生化指标(X)含量的一致性良好,Bland - Altman法和ATE/LER区域法2种评估方法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结论在评价2种定量测量方法一致性时,为了避免单一方法评价带来的局限性,可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联合评价,优先考虑Bland - Altman法和ATE/LER区域法。
  • 教育教学研究
  • 张莉, 刘海霞, 张燕, 聂建晓, 侯静, 孙红卫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70-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医学研究生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医学数据增长对未来医学从业人员统计分析方法掌握的需求。方法综合利用文献资源,从多个层次分别建立计算机模拟案例库、数据分析结构化案例库和医学应用开放式案例库,采用“课堂模拟案例库演示+课堂及课后结构化案例引导+课后开放式案例拓展”的方式,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案例库的应用和实施,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结果通过模拟实验案例,促进学生对多元统计方法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结构化案例库,提高学生统计分析能力;通过开放式案例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库的应用和实施中,学生通过提前准备案例、课堂讨论和课后完成报告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结论不同层次的案例库相辅相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系统地培养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医学研究生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 综 述
  • 周秀芝, 刘俊杰, 石德文, 林林
    中国医院统计. 2025, 32(1): 74-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5253.2025.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我国医养结合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我国医养结合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国内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Excel软件对2014-2024年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的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医养结合研究发文量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从事医养结合研究的团队集中在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且涌现出多位高产作者;在区域分布上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南 京、浙江、武汉等经济发达地区;但机构和作者间缺乏合作,尚未形成权威性的研究机构和作者;我国医养结合领域的研究涉及医养结合的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结合关键词聚类和突现词分析显示,我国医养结合领域大体分为医养结合研究的主要阶段(2014-2017年)、反思阶段(2018-2020年)和深化阶段(2021-2024年)3个阶段。结论我国医养结合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学界对医养结合领域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但缺乏权威性的研究机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