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开展数据质量项目,实现深圳市区域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规范化和采集的信息化,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一致性。方法 采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数据源头和采集流程进行规范化研究。结果 规范了53项门急诊、住院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统计算法、运算脚本,经过测试与校验,制定与发布了标准文件《医疗卫生统计指标数据规范》。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全市公立医院53项指标数据采集的信息化、运算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同一化。结论 深圳市区域卫生统计指标数据规范的研究与实现,保证了医院端与中心平台端统计结果的一致性,提升数据质量,对卫生行业标准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医疗数据信息的价值利用最大化。
目的 开展数据质量项目,实现深圳市区域门急诊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规范化和采集的信息化。方法 采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门急诊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数据源头、采集流程进行规范化研究。结果 规范了23项门急诊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统计算法、运算脚本,经过测试与校验,从而制定与发布了标准文件《医疗卫生统计指标数据规范》,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全市公立医院指标数据采集的信息化、运算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同一化。结论 深圳市区域门急诊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数据规范的研究与实现,保证了医院端与中心平台端统计结果的一致性,提升了数据的质量。
目的 开展数据质量项目,实现深圳市区域住院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规范化和采集的信息化。方法 采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住院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数据源头、采集流程进行规范化研究。结果 规范了30项住院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统计算法、运算脚本,经过测试与校验,从而制定与发布了标准文件《医疗卫生统计指标数据规范》,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全市公立医院指标数据采集的信息化、运算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同一化。结论 深圳市区域住院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数据规范的研究与实现,保证了医院端与中心平台端统计结果的一致性,提升了数据的质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治疗的21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214例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并发压力性损伤26例,发生率是12.15%,包括1期压力性损伤19例、2期压力性损伤2例、深部组织损伤5例;单因素分析: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和患者术中体位移动、呼吸方式、受压部位皮肤状况、手术时间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和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吸烟史、应用类固醇药物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体位移动(OR=1.594)、呼吸方式(OR=2.765)、受压部位皮肤异常(OR=3.452)、手术时间≥1 h (OR=1.234)为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存在一定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性,而患者术中体位移动、呼吸方式、受压部位皮肤异常、手术时间≥1h是导致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故需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避免压力性损伤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目的 分析某口腔专科医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变化趋势,了解社会医疗需求,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方法 对某口腔专科医院2014—2018年间住院病人疾病分类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在15 696例住院患者中,前3类疾病分别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含瘤样病变)、唾液腺疾病和牙及牙槽外科疾病,构成比分别为39.6%、17.6%、13.7%;5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牙及牙槽外科疾病和牙颌面畸形的住院患者增长较为明显。结论 以口腔颌面部肿瘤(含瘤样病变)及唾液腺疾病的治疗作为该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工作重点;适当增设日间病房以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专科医院,应当重视完善院内外会诊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
目的 通过对广州某三甲教学医院2012—2018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的统计分析,了解该院住院患者死因构成的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该院病案信息系统检索到研究年限内死亡病例3 243例,对病例的年龄、性别、死亡主要诊断等方面资料进行整理,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该院住院患者死亡共3243人;死亡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9;60岁以上住院患者死亡人数超过全部死亡人数的一半(占57.63%);不同性别间,30~69岁患者男性死亡占比高于女性,以40~49岁组的男女差值最大(3.33%);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比之和在各个年份中均超过65%,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研究期内,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呈下降趋势,损伤与中毒导致的死亡占比则明显上升。结论 肿瘤、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仍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病种,需关注老年患者疾病防治情况,并从医院工作上对近年来明显增多的损伤中毒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目的 了解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效果,为完善医疗改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多来源数据,分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对医院服务提供能力、收入与支出以及次均费用影响。结果 开展了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资源增加,床位数、医务人员数以及设备数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未开展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组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等服务量明显增加,增幅大于对照组。改革组县级公立医院的次均住院、日均住院费用均略大于对照组。结论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效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但是在费用控制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目的 评价某三甲医院2018年各月及各科的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分析其高效率或低效率运行的原因,并分析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的影响因素,为医院合理配置床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归一法”计算某三甲医院2018年各月及各科的床位效率指数,用CD率进行校正;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各月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中,7月最高(1.13),2月最低(0.58),除2月外其余月份效率指数均在0.9以上;各科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中,部分科室床位高效率运行的同时也有科室存在床位闲置的现象,重症医学科效率指数最高(4.06);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期初人数、入院人数、2或3类切口手术人数越多,急诊入院率越高,校正后床位效率指数越大,床位效率越高;三四级手术例数越多,床位效率指数越低。结论 利用具体床位效率指数的影响因素,通过行政管理介入和医疗服务模式改善,可以有效实现医院床位的合理配置。
眼科中很多疾病是以人名命名的疾病,这些疾病一般是以首次报告该疾病的国外眼科学家名字命名,临床医师往往直接使用人名的英文名称作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如Coats病、Fuchs综合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Duane综合征等。为查询这些疾病的正确编码,本文分别探讨这几种眼科疾病的编码查找方法,查到它们的编码分别是H35.0、H20.8、H47.2和H50.8。总结出以人名命名的疾病编码的主导词选择方法一般有2种:人名和临床表现。选择人名作主导词需要在文献资料中查询这些国外眼科学家的权威汉语音译名称,使用权威汉语音译名称作为主导词查找编码;选择临床表现作主导词需要在医学文献中充分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发展、诊疗和转归等情况,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