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医疗数据统计
    徐青,余冰,周佩敏,戴沈洁,董晓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预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利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分析影响DVT风险的关键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温州市某医院接受THA患者的数据,按4∶〖KG-*2/3〗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及5折交叉验证选取最佳特征;运用6种机器学习算法开发预测模型,并用多种指标评估性能;SHAP方法用于对最优模型进行可解释性分析。结果 共416例THA患者纳入最终研究,其中训练集患者333例,测试集患者83例。XGBoost模型在测试集上表现最佳,其敏感度为0.817,特异度为0.783,F1分数为0.860,ROC-AUC为0.800,Brier评分为0.106。SHAP摘要图显示,影响THA术后DVT发生的前5位最重要因素依次为年龄、胆固醇、术后卧床时间、纤维蛋白原、术前血浆D-二聚体浓度。SHAP值的特征依赖图显示,年龄、胆固醇、术后卧床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对THA患者DVT的影响均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其中年龄、术后卧床时间和纤维蛋白原与DVT风险之间表现为倒“U”型关联,而胆固醇呈正相关。单样本特征影响SHAP从个体角度解释了各预测因素对其发生DVT的影响。 结论 本研究开发了高效可解释的预测THA患者DVT风险的机器学习模型,有助于临床识别高风险患者并给予个性化干预。
  • 医院管理统计
    陈寒杰,陈芸,卢红,许昌,段俊,吴世超,刁予涵,刘颜
    目的 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与病案首页相关的部分指标提供多维度、高效、高质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 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与病案统计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进行连接,通过编写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执行编写好的SQL语句可快速地查询所需数据,所生成的统计结果直观、准确,操作使用简便,满足多样化的统计需求,有效地提升了数据质量,为医院的管理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 应用SQL语言可有效解决医院统计工作中的难题,相较于传统的统计方法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新时代的医院统计工作者应提高工作技能、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提供服务。
  • 医疗数据统计
    杜燕华,朱洪挺
    目的 探讨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永康某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 04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15例,占10.97%,并以此分为DKD组(糖尿病肾病组115例)和DM组(糖尿病组933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排除混杂因素后按1∶1最邻近方法进行匹配。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基于相关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以平均绝对值误差(MAE)进行模型效能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并进行外部验证,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一致性。结果 混杂因素有性别、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尿酸,将建模集按1∶1比例以最邻近方法进行PSM排除混杂因素后,DKD组95例,DM组9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2型糖尿病、总胆固醇(TC)、尿蛋白排泄率、糖尿病病程、胱抑素C(Cys 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精度从大到小依次为BP神经网络算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BP神经网络结果显示影响糖尿病早期肾病发生重要性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蛋白尿排泄率、年龄、糖尿病病程、Cys C。预测模型AUC为0.959(95%CI:0.917~1.000),约登指数0.867,对应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0.867、1.000。外部验证AUC为0.958(95%CI:0.922~0.995),其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0.804、1.000,校准图中校准曲线贴近于标准曲线。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法构建的以年龄、病程、尿蛋白排泄率、TC、Cys C、2型糖尿病为预测特征的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以把该模型临床应用于此类高风险人群的管理识别。
  • 综 述
    苏国强,周鑫,吕游
    美国癌症协会每3年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统计数据进行一次更新,更新数据来源于美国人口癌症登记处和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其主要内容:①2023年,美国大约153 020人被诊断CRC,52 550人死于该病,其中 50 岁以下人群中有 19 550 例患病和3 750 例死亡;②CRC发病率的下降幅度发生了变化,从2000—2010年的每年3%~4%放缓至2011—2019年的每年1%;③直肠癌的比例从 1995 年的 27%上升到 2019 年的 31%,且CRC发病正在向左结肠转移;④从2011年到2020年,CRC死亡率总体每年下降2%,但50岁以下人群和65岁以下美国原住民的CRC死亡率每年上升0.5%~3.0%。总之,尽管CRC总体死亡率持续下降,但CRC正迅速向更年轻、更晚期以及左半结肠/直肠发展。本文对美国CRC更新数据的重要内容进行整理并加以简要解读,同时结合我国CRC发病现状,分析CRC发病率变化的病因,为CRC诊疗提供参考。
  • 统计软件应用
    张玲珍,谢盛堂,王辉,曾春虹,朱立可,刘联斌
    目的 利用Power BI Desktop对医院DIP分组明细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及数据可视化,寻找医院DIP亏损原因。方法 提取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2022年度部分出院结算DIP入组明细数据,通过数据导入、数据类型转换、建立数据关系、数据建模、数据可视化等方法,建立全院、科室、病种等多个维度的可视化动态分析报表。结果 Power BI Desktop能有效提升DIP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精准分析亏损原因,指导科室进行改进,有效减少医院DIP医保资金亏损。结论 Power BI Desktop具有成本低廉,定制化、可视化、自动化程度高,用户界面友好等特点,值得在各医院尤其是信息化程度低、专科运营人员不足、资金预算不足的医院DIP精细化管理中进行推广。
  • 统计软件应用
    梁碧玉,张宇琼,陈俊樱,何伟明
    目的 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背景下,探寻一种基于Power BI的数据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展示方法,提高医院统计人员数据统计及分析效率。通过可视化助力日常指标监测,推动医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辅助管理决策。方法 提取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1日至 2023年6月30日的病案首页数据,根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病案首页指标数据统计口径,建立基于Power BI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病案首页指标数据查询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结果 基于Power BI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病案首页指标数据查询系统可快速查询多维度、多场景的指标数据,具有实用性及易操作性。结论 Power BI可作为医院统计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的工具,值得推广使用。医院统计工作人员可结合本研究将Power BI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助力日常统计工作。
  • 门诊统计
    陈文娟,林建潮
    目的 通过建立季节ARIMA模型,对浙江省某三级综合性医院门诊量进行预测,为医院合理配备门诊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3年1—6月浙江省某医院门诊量数据为基线,利用SPSS软件构建季节ARIMA模型,对2023年7—12月的门诊量进行预测,通过对比门诊量实测值,评价季节ARIMA模型预测门诊人次的精度。结果 该综合性医院门诊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拟合的最优季节ARIMA模型为ARIMA(0,1,1)(1,0,1)12,BIC(贝叶斯信息准则)为5.273,MAP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14.265,R2 (模块决定系数)为0.408,总体相对误差为1.83%,预测结果良好。结论 季节ARIMA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该三级综合性医院门诊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为该院门诊量的短期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 综 述
    郝攀峰,潘澍泽,秦林原,武晓岩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学科领域。其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如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可以全面、高通量地检测代谢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思路。由于代谢组学数据具有多样性、高维度、动态性、噪声和变异性等特点,为其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拟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主要的机器学习法尤其是其改进方法在代谢组学数据统计分析中的进展,为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充分发挥代谢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 教育教学研究
    王凤琳,孔雨佳,王清华,李艳丽,石福艳,王素珍
    目的 分析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NoteExpress软件对获取的569篇与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相关的有效文献进行格式修改和整合,转化成能够被CiteSpace软件识别的形式,然后利用CiteSpace 6.1.R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相关文献增长趋势、高产机构、核心作者、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突现词等。结果 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相关文献发文量总体上升趋势。该研究领域各机构间几乎没有学术合作,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分别发表文献26篇、23篇和12篇。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共识别出378个节点、91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3,排名位居前3位的关键词分别是“教学改革”129次、“教学方法”53次、“教学”50次。关键词聚为11个类,其中模块值为0.623,平均轮廓值为0.858。共识别出19个突现词,其中突现强度排名前3位的关键词分别是“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医学统计”。结论 目前学者对于《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处于稳定发展期。该领域各机构间几乎没有学术合作,但高产学者间存在密切合作交流;研究热点主题有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模式;医学院校是《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模式的主要研究趋势 。
  • 医院管理统计
    张永媛,李向一,庞凤蕊,刘国超,王清亮
    目的 以山东省57家三级综合医院为研究样本,评价其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率状况,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与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分别对样本医院的医疗质量及运营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医疗质量方面,样本医院间四级手术占比和CMI差异较大,且权重最大;质量水平排名靠前的医院为A1、A2、A3、A4、A29,均为三级甲等医院,且多为省属医院。运营效率方面,57家样本医院整体运营效率较高,但医院间发展不均衡,其中22家医院DEA有效,12家医院DEA弱有效,23家医院DEA无效。医疗质量与纯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部分样本医院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率有较大改进空间,应聚焦功能定位,在医疗技术水平、资源配置和内部管理能力等方面持续改进和提升,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 医疗数据统计
    黄世斌,盛健,陈寻,高炜旻,张向怡,宓伟
    目的 分析突发性耳聋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突发性耳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2年嘉兴市某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变量与突发性耳聋伴高血压患者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165例突发性耳聋伴高血压患者以女性居多,从事工人职业最多,夏季为发病最高的季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疗效与年龄、伴发耳鸣、突聋分型、血小板、治疗方式等7个指标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073,95%CI:1.023~1.125)、高血清钾(OR=9.693,95%CI:5.829~15.633)、高促甲状腺激素(OR=5.023,95%CI:1.833~13.764)是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小板(OR=0.872,95%CI:0.652~0.978)和高压氧综合治疗(OR=0.137,95%CI:0.056~0.339)是治疗有效的保护因素。结论 突发性耳聋伴高血压具有较高的预后不良反应率,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突发性耳聋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
  • 医疗数据统计
    宫淑萍,于楠楠,侯绪娜,陈星儒,孙蕾,赵晓敏
    目的 探索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正念水平的潜在剖面,进一步分析不同剖面的人群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连续抽样法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山东省某传染病医院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以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得分作为外显指标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剖面正念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正念水平可分为低正念水平组(39.68%)和中高正念水平组(60.3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健康状况自评、支持满意度、受歧视严重性以及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对慢性HBV感染者正念水平的2个潜在类别有预测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OR=0.499, P=0.017)、健康状况自评(OR=1.789, P=0.001)、受歧视严重性(OR=0.718, P=0.025)和主观支持(OR=1.066, P=0.016)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正念水平的潜在剖面产生影响。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正念水平存在异质性,医务工作者通过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分类,识别不同剖面的人群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其正念水平提供更精准的干预方案。
  • 疾病分类
    房梦雅,潘晓霞,王毅
    目的 探讨ICD-10与ICD-11疾病编码查询和构成的不同,为当前ICD-10正确编码提供更好地理解和思路参考。方法 以原发性鼻腔脑膜瘤为研究对象,从章节结构、编码组成、部位编码、形态学编码和其他扩展编码等方面详细对比分析ICD-10和ICD-11编码。结果 查找原发性鼻腔脑膜瘤ICD-10疾病编码,核对卷一发现部位编码分类于脑部肿瘤,需修正编码方可使用。ICD-11用一个组合的簇编码来详细表示复杂的肿瘤编码,ICD-11的形态学分类更符合临床实际分类,ICD-11扩展码能反应严重程度、侧位和肿瘤分期。结论 ICD-11有利于更精确地统计医疗信息,应尽早应用。
  • 医疗数据统计
    李云峰,陈莉雅,杨业春
    目的 探索DIP分组“椎管狭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入路”的标准费用细分方案和并发症指数(CCI)测算,为医保部门完善DIP支付方案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州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20—2022年共1 610例“椎管狭窄”病例病案首页数据,筛选该病组的主要并发症,进一步采用决策树模型进行费用数据拟合,建立不同并发症的DIP细分组别,测算各组的并发症指数。结果 “椎管狭窄”病组的并发症主要由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泌尿系感染,分别有20.31%、10.37%、5.16%和4.35%的病例发生这些并发症;分位数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或肺炎的2组病例之间,住院总费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基于决策树模型共形成4个“椎管狭窄”的DIP细分组别,具有“高血压”和“泌尿系感染”的细分组别并发症指数均为1.04,具有“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细分组别并发症指数为1.08,其他并发症的细分组别并发症指数为0.98。结论 “椎管狭窄”的并发症病种分布广泛分散;运用决策树模型建立“椎管狭窄”细分方案标准费用和并发症指数测算,提高了DIP支付的精准度,可以点带面,为DIP制定细分方案和完善标准分值库提供参考依据。
  • 教育教学研究
    王亚茹,王玖,刘海霞,侯静,张莉,李智,孙红卫
    目的 由于多元统计概念较为复杂,容易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以模拟实验的形式考察数据的各项特征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加强学生对多元统计原理的理解,利于学生正确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方法 设计6个模拟实验,运用R 4.2.2生成模拟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探寻数据特征对6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影响。结果 由模拟实验的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在多重线性回归中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会使得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估计不准确。主成分和因子分析中变量间的相关结构影响降维效果。logistic回归中要考虑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非线性影响,否则结果会影响到估计结果的准确度。在Cox回归删失比例过大,特别是达到60%后,Cox回归模型结果偏差较大。变量间的相关结构影响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类别比例相差较大时,Bayes判别和logistic回归做判别更为合适,由于包含先验概率,贝叶斯判别更加灵活。结论 多元统计方法的运用需充分考虑数据特征等适用条件,通过模拟实验法,鼓励学生自主运行模拟实验,直观理解抽象的多元概念,便于多元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 综 述
    薛允莲,刘贵浩
    近年来,国家对耗材管控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为了提高耗材精细化管理水平,医疗机构基于数据驱动的耗材精细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本研究系统回顾了2009年以来我国的耗材管控政策要求,并从耗材准入和耗材使用的多角度进行耗材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探讨指标体系构建客观存在并需要规避的一些问题,以期为医疗机构的耗材精细化管控提供思路。
     
  • 医院统计
    翁小瑜,席淑新,方超
    目的 研究白内障患者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及住院费用标准,为医疗机构制定住院费用分组及完善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三甲专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白内障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筛选出分类节点变量;运用决策树模型构建白内障住院费用分组方案及费用标准。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白内障住院患者6 32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住院天数、住院次数、手术情况、治疗/主要手术方式的患者,其住院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住院次数、治疗/手术方式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F=385.47,P<0.01,R2=0.328);决策树模型共形成6个分组和对应的费用标准(模型风险值为0.03,各分组CV:0.03~0.13,RIV=0.32)。结论 通过决策树模型对白内障病例进行住院费用分组合理,建议医疗机构以病例分组为依据,细化白内障病种的费用管控,进一步合理控制医疗运行成本;医保管理部门动态调整与优化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 住院统计
    孙李丽,郭玲利,仲春雪,杨淑梅,毛英
    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患病特点,分析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案首页资料,分析肿瘤患者患病特点,利用灰色关联法和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结果 4 50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排序前4位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胆囊胆管癌,随着年龄增长患者数量增加,男性多于女性。2017—2021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呈增长趋势,影响肿瘤患者住院费用关联度排序前2位为耗材费和西药费,耗材费和西药费的累计结构变动贡献率为60.80%。结论 重点提倡开展老年群体消化系统肿瘤早期筛查。西药费和耗材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合理调整优化住院费用结构,实施药品和耗材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知识价值回报。
  • 医疗数据统计
    张晶,韩彦凤,周金燕,王筱云
    目的 分析某眼科医院日间手术的实施情况, 总结实施日间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间于某院住院的35 025例日间手术患者采用回顾性现况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日间手术疾病病种、日间手术量占比、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手术取消率等方面对日间手术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日间手术的疾病病种逐年增多,排在前 5 位的病种依次是晶状体病、视网膜病、青光眼、结膜病、斜视;日间手术量占比逐年增加,至2021年达到81.62%;开展日间手术使平均住院日缩短1.26 d;平均总费用降低1 416.58元;手术取消率逐年降低,临时取消率平均为1.09%。结论 眼科日间手术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加快床位周转,具有住院时间短、安全、花费少等优点,符合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日间病历书写简单化,提高了医师的工作效率; 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增加开展日间手术病种和手术量,促进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 卫生调查
    刘彦明,王春洋,梁晓宝,王亚婷,王琦,胡志勇,魏飞
    目的 了解健康中国背景下江西省武宁县成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分析存在的营养健康知识短板,探讨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为营养干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江西省武宁县18~64岁当地居民开展营养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计算知晓率并分析比较居民营养知识获取渠道,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结果 895名常驻居民的平均年龄(39.49±12.08)岁,男性占51.62%。营养知识知晓状况中,居民对高油、高盐食品的知晓率最高(85.59%),其次是补钙最佳食物(55.75%)和健康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41.68%)。居民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1.01±2.38)分。调查对象获取营养知识最广泛的途径为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软件,占所应答总人数的比例为91.28 %。分析显示,不同年龄(F=30.80)、文化程度(F=22.26)、职业类型(F=20.06)及健康状况(F=5.34)居民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与职业类型是营养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江西省武宁县成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与职业类型有关,应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宣教,并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采取相应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健康营养知识传播。
  • 住院统计
    叶丽娴
    目的 通过研究某三甲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掌握主要的恶性肿瘤疾病构成和变化趋势等,为该地区的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某院2017—2021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回顾性分析该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构成、顺位结构、年龄和性别分布等。结果 2017—2021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共19 198例,男女性别比1.3∶1,50~69岁住院人次占比最高(50.66%),恶性肿瘤病死率为4.96%。疾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鼻咽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药品费用分别为23 711.55元和4 851.93元,住院天数均值为13.03 d。结论 应针对高危人群和主要恶性肿瘤,制定加强50岁以上重点人群肿瘤综合防治措施,开展早诊早治癌症筛查工作,加强医疗费用管控。
  • 卫生调查
    丁庆美,毕乐萱,刘娜,房晓庆,刘雅鑫,丁雪梅,张晓丽
    目的 调查儿科病房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整群抽取山东省10家三级医院的儿科病房护士,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其问卷调查。结果 335名儿科病房护士职业倦怠总分(76.60±20.08),其中220名(65.7%)护士存在职业倦怠,轻度倦怠者99名(29.6%),中度倦怠者84名(25.1%),高度倦怠者37名(11.0%);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感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编制、职称、每周夜班数、领导及家人关心程度、儿科工作年限是儿科病房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其中自感健康状况重要性最高(0.212)。结论 儿科病房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严峻,建议管理者采取人性化管理,如关心儿科护士身心健康、优化儿科护理人力资源、健全绩效考核和晋升机制、提高工作满意度等,降低职业倦怠,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 医疗数据统计
    温福东,赵彬宇,苏月,王玉鹏
    目的 建立一个适用于预测中国布鲁氏菌病发病人数的时间序列模型,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发病人数数据,分别建立SARIMA模型和prophet模型。使用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的数据对这2个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应用RMSE、MAPE和MAE 3项指标比较模型预测的结果。选用预测精度较高的prophet模型对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的发病人数进行预测。结果 我国的布鲁氏菌病发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每年的6—7月达到顶峰,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趋势。相对于SARIMA模型,prophet模型的RMSE、MAPE和MAE值较低,表明prophet模型对于预测布鲁氏菌病发病人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2023年发病高峰的预测峰值低于2021年和2022年的实际峰值。结论 prophet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全国布鲁氏菌病的月报告发病人数,可用于短期预测。
  • 医院管理统计
    华恃彬,任晋文,朱佳英
    目的 分析E-CHAID决策模型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RGs分组对住院费用的实际影响。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HIS系统中病案首页出院诊断首项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资料。对病案首页全部指标进行组间多元线性回归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以VIF(方差膨胀因子)<10、单因素筛选中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以住院费用为因变量,采用E-CHAID穷举算法建立DRGs分组决策树模型。以各DRGs病例组合“住院费用中位数+1.5倍标准差”为费用上限,计算各DRGs分组上限费用与所有病例上限费用之比,分析住院费用分布特征。结果 共纳入2 223例骨髓异常综合征患者。是否使用单克隆抗体、是否ICU入住、输血次数3个变量为ECHAID决策树模型的分层分类变量节点,建立了12个节点,共生成7个终端节点,变异系数CV分别为0.40、0.15、0.23、0.21、0.25、0.51、0.46,各DRGs分组间Kruskal-Wallis-H检验具备统计学意义(H=2 816.568,P<0.001)。2 223例患者中超出费用上限76例(3.42%),超上限费用患者的住院总花费为662 241.71万元,占DRGs总住院费用的1.40%; DRGs 1~7组相对权重分别为1.49、2.42、2.14、1.33、1.10、0.47、0.24。结论 E-CHAID决策模型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RGs分组异质性较强,组间分布合理,可为浙江省后续开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疾病的地方性DRGs医疗付费改革提供一定依据。
  • 卫生调查
    何贤英,李陈晨,孙东旭,初云天,崔芳芳,赵杰
    目的 了解我国医疗机构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为改善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9年10—11月,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23家医疗机构远程医疗负责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情况、远程医疗网络建设、硬件配备、软件部署与对接情况;数据分析以描述性统计为主。结果 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远程医疗网络均以专用网络为主,占比分别为53.2%和78.2%。采用远程医疗专网接入医疗机构年会诊量高于公用互联网接入方式,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73,P=0.023)。设备配置率最高的设备三级医院为远程教育录播,占54.6%,二级医院为远程心电采集终端,占46.4%。分别有38.7%三级医院和40.2%二级医院信息系统与远程医疗系统进行了对接。结论 远程医疗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应进一步扩大远程医疗专网覆盖范围,推广便携式智能终端配备,完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保障远程医疗服务优质高效。
  • 医院管理统计
    符健
    目的 利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指标评价市级医院新生儿住院医疗服务绩效情况。方法 收集西安市2019年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上报的新生儿住院患者病案数据,取权重前10名的医院纳入分析,从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医疗质量安全3个维度及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医疗服务评价,并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名单对比。结果 DRG组数覆盖面较全,无低风险组死亡病例,A医院的能力指数和综合排名第1位,D和H医院的效率指数排名并列第1位,E医院的DRG组数和CMI值排名第1位。结论 全市新生儿救治范围覆盖较广,医疗质量安全程度较高,但是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之间有待均衡发展,更应关注各维度指标的提升,而非单一的综合排名。
  • 住院统计
    林金雄,刘金龙,申树群
    目的 探究皮肤病专科医院高额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优化医疗费用结构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2019年广东省某大型三级甲等皮肤病专科医院高额住院费用患者的住院数据为例,运用差异性统计、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高额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β=-0.072,P<0.001)、是否手术(β=0.157,P=0.001)、是否院感(β=0.043,P=0.030)、是否月内再入院(β=0.040,P=0.011)、是否使用抗菌药物(β=0.155,P<0.001)、住院天数(β=0.304,P<0.001)直接作用于住院费用,年龄(β=0.028,P<0.001)、婚姻状况(β=0.021,P<0.001)、是否合并症(β=0.026,P<0.001)、是否院感(β=0.017,P<0.001)、是否使用抗菌药物(β=0.089,P<0.001)、是否临床路径(β=0.001,P=0.001)通过作用于住院天数间接影响住院费用,且住院天数对皮肤病患者高额住院费用的影响最大(β=0.304,P<0.001)。结论 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手术水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院内感染、减少合并症及月内再入院、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是控制皮肤病专科医院高额住院费用的有效策略之一,同时还应加强对老年、已婚患者的监控。
     
  • 医疗数据统计
    张娟娟,赵燕,许旺,邱方远,许建强
    目的 基于糖尿病患者数据仓储中的疾病及生理生化指标数据,统计分析并进行疾病预测研究。方法 通过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非参数检验对糖尿病患者是否并发视网膜病变在人口学特征、慢病共患情况、生理生化指标等单因素的分布差异进行统计推断。采用Fisher判别筛选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价值指标。结果 低年龄组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压、脑卒中、脂肪肝、肾病、肾衰、下肢动脉病变、血液病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率又随着共患疾病种类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χ2=50.527,P<0.001)。肾病、肾衰、血液病、下肢动脉病变、其他内分泌疾病以及多病共患是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不利因素。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预判有重要价值。结论 糖尿病患者是否并发视网膜病变在患者的患病及生理生化指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病共患情况、生理生化指标数据能够较好地预测是否并发视网膜病变。
  • 住院统计
    谢紫晴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减轻患者负担、制定相应医疗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2022年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慢阻肺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通过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 1 053例慢阻肺患者中男性(66.0%)多于女性(34.0%),60~89岁患者占比最高(82.8%),医保付费患者最多(88.2%),急诊入院患者(57.1%)高于门诊入院患者(42.9%),实际住院天数10~19 d的患者占比最高(45.3%)。慢阻肺患者高发季节为秋冬季(51.9%),常见合并症为冠心病(78.3%)、高血压(73.0%)、肺源性心脏病(48.5%)。住院费用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西药类(36.75%)、医疗服务类(29.57%)、诊断类(22.82%)。不同年龄、医疗付费方式、住院天数,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呼吸机辅助治疗等患者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越大、住院天数越长、合并症数量越多、使用抗菌药物和呼吸机治疗,住院费用越高;相对于医保患者,公费医疗方式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P<0.05)。结论 应加强健康宣教,对老年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慢阻肺患者早期筛查和干预,利用多学科诊疗模式和完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合理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疾病分类
    叶茜,吴丽娟,储文雅
    近年来,植入式心脏电子设备的临床使用迅速增加。该装置主要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组成,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本文旨在通过对心脏起搏除颤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手术步骤的解析,遵循ICD-9-CM-3的分类原则对相应的手术编码进行归纳总结,为编码工作提供参考。编码人员应与时俱进,除了掌握临床基础知识还需不断学习新项目新技术,仔细审查病历,确保编码准确,使医疗信息全面准确地呈现。
  • 医疗数据统计
    檀亚玲,郑晓真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25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疲乏量表、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得分(33.62±6.01)分,运动自我效能得分(82.87±6.28)分。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文化程度、规律运动习惯是运动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癌因性疲乏能够影响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水平,临床上应加强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水平。
  • 卫生调查
    朱思谨,孙聪,初天慈,靳晓翔,邵潇,王曰雷,胡乃宝
    目的 分析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并整理2012—2022年烟台市肺结核发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使用2012—2021年数据建立最优模型,以2022年数据检验模型,并预测2023—2025年发病情况。结果 2012—2022年烟台市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1);每年1、2月与10月发病数较少,3—5月发病数较高。不同区市中龙口市发病率最高(32.79/10万),福山区最低(9.28/10万)。人群分布上,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86倍,20~<40岁人群发病占比最高,其次为≥60岁人群;职业分布上以农民为主要发病群体。经过建模、拟合,得出ARIMA(0,1,1)(0,1,1)12为最优模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2022年1—12月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07%,预测2023—2025年烟台市肺结核月发病数分别为57~103人、48~94人、39~85人。结论 烟台市不同区市肺结核发病情况存在差别,男性、农民、青壮年和老年人等为肺结核防治重点人群;预测烟台市2023—2025年肺结核发病呈下降趋势,可为相关部门防控结核病提供参考。
     
  • 统计软件应用
    李昕昊,潘宗林,汤盛兴,曾少婷,苏嘉立
    目的 基于VB 6.0编程设计软件开发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控制系统,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方法 通过调用SQL Server数据库中省规则、字典规则、数据逻辑规则和院内规则4个存储过程的方式构建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结果 该系统实施应用后,根据首页数据质量评估系统每月评分反馈,2019年10月至2022年7月触犯校验规则为月均3.29例次,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降低至月均0.23例次;病案首页质量满分率由17.65%提升至84.62%,提升明显;病案质量满分率和校验规则满分率分别达100.00%、84.62%,有显著提升。 结论 目前大部分医院病案首页质量受医院信息化水平不高、医生相关病案知识匮乏、医院信息和病案工作人员的协作关系不佳等多方面制约,可通过应用该系统,帮助医院病案工作人员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
     
  • 医院管理统计
    陈冬垚,朱丽萌,赖松生,任力杰
    目的 对比分析广东省5年来医疗资源供给与利用的耦合协调性及其变化,为广东优化资源供给与空间布局、促进供给与利用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通过耦合协调模型以及GIS空间分析对2018年至2022年广东省21个地市的医疗资源供给与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省医疗资源供给综合水平从0.37上升至0.45,医疗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由0.48下降至0.39。2018年与2022年医疗资源供给与利用子系统均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均值分别为0.97和0.96;但耦合协调度均值变化不大,分别为0.64和0.63,处于中度协调状态,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趋势,具有空间聚集性。结论 广东省医疗资源供给与利用2个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在制定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政策时,应注重2系统协同发展,依据各地市不同的耦合协调程度与滞后类型、着眼地区的异质性提出相应策略,同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各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
  • 综 述
    王建华,李云峰,胡伟,冯丽芬
    目的 分析国内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相关文献,对文献发表时间等基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社会网络法分析核心作者和高频关键词,以可视化方式研究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结果 2011—2023年以“按病种分值付费”或“DIP”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共545篇,其中核心期刊178篇(32.66%),非核心期刊367篇(67.34%)。自2016年起国内DIP发文量快速增长,2023年发文量超过200篇。该领域的核心作者71位,累计发文278篇,形成5个多人合作团体,其中高广颖和田佳帅的研究团队人数较多。高频关键词的网络共线图和中心性分析显示“医保支付”“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支付方式”“成本管控”的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排名靠前,而“精细化管理”和“医保支付”的中介中心度较大。结论 国内DIP领域的文献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核心作者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发挥较大影响力和学术引领作用;热点主要集中于公立医院的医保支付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发展趋势将深入到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等多个精细环节。
  • 医疗数据统计
    韩双海,马德辉,田维才,陈涛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202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联用重点抗菌药物前及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情况、阳性检出情况,对送检率、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556,P<0.01);抗菌药物治疗前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98,P<0.01);抗菌药物治疗前、联用重点抗菌药物前及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率为48.78%、94.68%、69.85%,阳性检出率为24.25%、46.31%、38.89%。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未达国家目标要求,各科室阳性检出率较低,医院应加强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
  • 医院管理统计
    邵丹婷,濮晓燕,羊晓芳,赵孙峰,郭胜才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某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特征,为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从该院病案信息系统中提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所有出院患者信息,对出院患者和死亡病例总数、年龄、性别分布以及疾病诊断等,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675例死亡病例中,男性病例443例(65.63%),女性232例(34.37%),住院患者病死率0.64%;死亡原因居前3位的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分别占总死亡病例数的28.44%、28.30%和27.56%;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1.91∶1,病死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68,P<0.001)。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50岁以上病死率迅速上升。结论 医院住院患者病死率总体较低,老年人是该院的死亡高危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医疗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死亡高发病种等特点,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降低住院患者病死率。
  • 医院管理统计
    章俊龙,郭佳奕,张红怡,何国斌,黄艳红,袁坚列
    目的 测量某三甲医院各临床病区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为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利用数据包络法中的CCR、BCC和COST-DEA模型,测量该三甲医院各临床病区的相关效率值。结果 2019年该三甲医院各临床病区的成本效率均值为0.675,配置效率均值为0.782,技术效率均值为0.853,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02,规模效率均值为0.944。51个临床病区中,7个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占比13.73%;23个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占比45.10%;21个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占比41.17%。结论 该三甲医院各临床病区成本效率主要受到配置效率的影响,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部分临床病区需要提高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产出增加。
  • 住院统计
    毛英,孙李丽,刘芳,杨淑梅,郭玲利,王磊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医院合并多种慢性病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住院费的影响因素,预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住院费及差异关键点。方法 采用决策树E-CHAID方法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医院合并多种慢性病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住院费数据、对数据进行最优分割,建立病例组合模型,通过剪枝控制决策树的结构和规模,预测合并多种慢性病的缺血性心脏患者影响因素、最优组合路径及住院费。结果 影响患者住院费的5个关键因素为治疗方式、实际住院天数、合并症个数、疾病类型和是否有慢性肾病;通过决策树模型形成了14个最优组合路径。结论 决策树模型能分析影响住院费的关键因素,帮助卫生管理部门找到最优分组路径,为后续优化临床路径、医保支付改革提供思路和助力。
     
  • 住院统计
    张盼盼,陈磊,高波
    目的 分析安徽省某三甲医院儿科近5年住院患儿疾病分布特点,为该院儿科医疗资源动态配置和学科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临床版2.0诊断编码(ICD-10)》进行疾病分类,以该院2018—2022年儿科患儿住院病例作为原始资料,借助Excel 16.0和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回顾性分析住院患儿性别、年龄、季节分布特征和疾病构成等。结果 2018—2022年,儿科累计收治患儿35 714例,男女比例1.51∶〖KG-*2/3〗1,住院患儿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2,P<0.001)。从整体上看,婴儿期患儿最多(42.26%),但总体上婴儿期住院患儿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冬季住院患儿占比最高(30.57%),其次是夏季(24.04%),春季(23.27%)和秋季(22.12%);前5类住院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51.21%),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15.75%),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1.81%),消化系统疾病(8.87%)和神经系统疾病(4.36%);前5位疾病顺位存在年度和季节差异(P<0.001),呼吸系统疾病在各年度均处于疾病顺位第1位;呼吸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和消化系统疾病冬季占比均最高。结论 应该视季节变化动态调整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同时提高不同性别和年龄患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和护理水平,加强儿科重点疾病管理和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