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临床用血量增长原因分析 |
单明华 |
322100 东阳市人民医院 |
|
|
摘要 目的 比较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008年度和2015年度每位输注红细胞类血液患者的累计用血量、年龄构成、病种构成及按年龄和病种分组的用血总人数、用血总量等指标,分析导致近年来临床用血量增长的主要人群和病种。方法 统计2008年和2015年度每位输血患者红细胞类血液的累计用血量,再按年龄分组、疾病分类,分别统计各组别的用血总人数、用血总量,并计算各组用血人数和用血量的7年累计增长率。结果 用血人数增长率最高的依次是儿童少年组、老年组、新生儿组,分别增长了141.2%、106.3%、88.0%;用血量增长率最高的是老年组、儿童少年组、中年组,依次增长了100.9%、80.8%、45.1%;普通内科疾病、恶性血液病、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普通外科、产科、意外伤害患者的用血人数依次增长了113.0%、104.3%、64.9%、62.8%、35.1%、31.2%、27.8%,用血量分别增长了92.6%、226.5%、95.1%、48.1%、28.0%、12.2%、5.1%;妇科的用血人次和用血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老年人是临床用血的主要群体,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恶性血液病等患者的增多及开展心脏外科手术是该院临床用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与人口老龄化、国家实行“二胎”政策有关。
|
|
关键词 :
临床用血,
用血量,
年龄,
病种,
增长,
老龄化
|
收稿日期: 2016-06-06
|
通讯作者:
单明华,Email:dyshanmh@sina.com
|
[1] 薛斌利,蒋媛媛,张建耕.西安市医院临床用血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0,17(2):174-176. [2] 苗静.2008—2011年某院老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5,22(1):78-80. [3] 魏丽娜.2009年—2013年某综合医院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2015,16(3):59-61. [4] 金海英,全贞玉,韩春姬.12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3):393-394. [5] 苏滔凤,吕成丽.某院2005—2014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特征及变化趋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6,23(2):100-102. [6] 徐亚玲,吴美忠,许英俊.浙江省东阳市2009—2011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1):68-71. [7] 李捷,常保萍,李付广.1041例老年住院患者贫血的现状调查及病因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3(1):63-64. [8] 阮建伟,孔劲松,宫小康,等.骨质疏松症的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5,37(2):159-161. [9] 钟玉珍,何轶健、曾健聪.我院近10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1,18(1):95-96. [10]方春燕,张娟,刘艳,等.北京临床用血量短缺原因及对策[J].北京医学,2013,35(10):866-867. |
[1] |
胡轲妤, 谭俊铭, 申练兵. 湖州市某医院近年来入院骨伤类型的构成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17, 24(2): 108-110. |
[2] |
魏颖. 2012—2014年某儿童医院手足口病统计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16, 23(5): 372-373. |
[3] |
李恒爱,卢建军,熊莺. 2006—2015年某院胰腺癌病例的回顾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16, 23(4): 299-300. |
[4] |
马葵芳. 某医院2010—2014年出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16, 23(3): 232-233. |
[5] |
刘金梅,刘品壮,陈亦新. 某肿瘤医院2007—2012年就诊肺癌病人地区分布情况调查[J]. 中国医院统计, 2015, 22(6): 474-476. |
[6] |
曹静. 某医院2011—2014年业务收入增长因素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15, 22(3): 227-228. |
[7] |
郑筠,陈格斯,张俊英,胡伟,欧利民,卢燕姿. 汕头市住院疾病构成研究[J]. 中国医院统计, 2015, 22(2): 94-97. |
[8] |
周国栋,田,萍,帕提古丽·尼亚孜,郭建新. 单病种管理脑梗塞质量控制指标的统计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15, 22(2): 118-119. |
[9] |
盖红卫 ,程桂芳, 胡瑞.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某院2004—2013年出院患者前15位疾病统计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15, 22(1): 75-77. |
|
|
|
|